3、多方筹资,破解难题。我们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群策群力,财政支持投一点、项目捆绑挤一点、金融部门贷一点、联乡包村部门帮一点、群众尽力筹一点的办法,解决农户建房资金。一是财政支持投投一点,在县财政十困难的情况下,2007年投入60万元用于部分特困户危房改造,每户补助1200-2000元;二是捆绑资金挤一点,将县计划、扶贫、民政等部门资金整合在一起,对纳入工赈移民和扶贫移民的危房户,计划部门每人补助4300元,扶贫部门每户补助5000—10000元,民政部门每间补助600-1000元。几年来共捆绑各类资金3132余万元,解决了农户建房资金短缺问题;三是金融部门倾斜贷一点,金融部门加大贷款支持力度,对经济暂时困难、有偿还能力的农户重点倾斜,采取连户担保的方式进行贷款,并积极引导迁入新居的农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全县累计投入贷款资金890余万元;四是联乡包村部门帮一点,县委、县政府明确规定,县级联乡包村部门单位凡是有危房改造任务的,必须尽力出钱出物,据统计,县级包村共出资达40多万元;五是群众尽力筹一点,我们充分调动危改户的积极性,发挥自身力量和作用,以个人自筹或向亲戚朋友借等方式筹措资金,全县3951户危房改造户自筹资金达4150 万元。
4、抓点示范,整村推进。我县农村安居工程坚持抓点示范点,以点带面,整村推进,确保扶持一个,建成一个,带动一片。三年来,全县累计建成71个安居工程建设点,保证每个乡镇都有一个新村。新村95%以上农户住上小康房,乡镇通村道路实现硬化,水利设施完善,学校校舍达标,村民用上自来水,开通有线电视线路和电话,农村合作医疗有保障,特色产业突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5、政策扶持,激励带动。为了调动广大农户建房积极性,我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凡是在规划点内建房农户办证免收管理费、规划费、测绘费等规费。根据农户具体情况,分类安排,区别对待,对经济条件较好、有能力自己改造的农户,改造时可不补助资金,享受农民安居工程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享受工赈、移民搬迁补助政策,一次解决到位,彻底改变生活现状;对原房能改造的尽量改造,节约资金;对确实需要重建的,严格把关,根据各户情况予以补助;对经济条件较好、交通方便的先行一步,不搞一刀切,不强行建造统一模式,搞形象工程。通过一系列扶持措施,农民建房积极性高涨,想尽一切办法筹集资金,投工投劳建房,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6、部门联动,齐抓共建。我们坚持“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参与、乡镇负责、分步实施”的原则,县民政、财政、计划、扶贫、林业、国土、交通、城建等部门密切配合,围绕安居工程完善配套政策,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到不等、不靠、不扯皮,主动会同有关乡镇解决具体问题。林业部门对危改户育林基金按50%收取,对特别困难的户,经本人申请,林业站核查,酌情给予减免;国土部门的耕地占用税减半收取,对特别困难的户,经个人申请,国土所核查,国土局审批后全部减免;减化审报审批手续,木材指标及宅基地指标分别由林业和国土部门会同乡镇现场办公,快速办理,保证农户真正享受到各项惠民政策。据统计,全县危房改造中,相关部门减免有关税费累计达15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