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先锋视角

“半分田”里创基业 “九分山”上促增收

2010-06-03 21:01:19

  然而,对于柞水这样一个山区农业县来说,新修基本口粮田主要面临三大难题:一是思想转化难。部分退耕群众一旦拿上国家的粮钱补助,就产生了等、靠、要思想,艰苦创业意识逐渐淡化。二是建设资金难。新修的基本口粮田以石坎梯田为主,部分地方甚至石料和土方都要异地拉运,亩均基本口粮田建设成本高达上万元,全县每年新修、提高和建设其它配套设施资金总缺口高达上亿元,而我县2009年地方财政收入仅7500万元。三是群众组织难。群众素有农忙务农种田、农闲务工挣钱的习惯,农村留守人员多以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为主,组织群众建设基本口粮田的难度很大。面对这些难题,我们采用整合各类资源的办法,努力寻求解难之法、破题之策。在促进群众思想转化方面,我们整合宣传、培训、典型示范等资源,抓导向、造氛围,进村入户大力宣传建设基本口粮田的目的、意义及政策;抓教育、提认识,引导农民破除"等、靠、要"思想,增强主人翁意识;抓典型、激活力,通过典型引路的办法,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在解决资金难题方面,我们按照"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项目整合、用途不变、渠道不乱、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思路,握指成拳,集中财力办大事,依据基本口粮田专项规划,对在退耕区内的各类涉及基本口粮田建设的水土保持、小型水利建设、农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小流域治理等属部门分头管理的项目进行整合使用,连片治理,改变了过去"撒胡椒面、下毛毛雨"的投放方式,产生了1+1>2的效果,彰显了资金投入产出的最大效应。近两年,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投入基本口粮田建设的资金达2000万元,县级相关部门通过项目整合每年投入基本口粮田建设资金达6000万元以上。同时,我们采取税收优惠等激励手段,两年间共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4000万元投向基本口粮田建设。通过多渠道的资金汇流,基本破解了基本口粮田建设的资金瓶颈制约,这种扩盘增量的支农资金整合的思路和做法得到了国家财政部的肯定和推广。在整合建设力量方面,我们坚持政府依托项目抓点示范、筛选具有一定资质的优秀施工队伍常年在项目区施工、对所有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实行规划建设和承包经营同步进行的办法,调动各方面建设口粮田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了项目大集中、资金大整合、政府大投入、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建设的格局。从2008年到2009年,基本口粮田建设高标准超额完成了任务。

  "九分山"上促增收

  巩固退耕还林现有成果关键是解决农民的当前生计和长远发展问题,"给农民活路,林木才有生路"。一方面,我们注重提高基本口粮田的产能,重点抓好粮食高产技术普及和高效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农产品加工区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大力推动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投入向依靠科技和资本投入转变,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生产向发展可控的设施生产转变,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化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使有限的耕地实现产能的最大化。目前,全县通过土地流转形式,新建了汇生源、金台、杏坪等一批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建成了汇生源生态农业公司、亿升核桃公司等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绿色农产品基地32万亩,培育各类绿色农产品专业村30个、大户900余户,全县从事绿色农产品生产、包装、销售的农户达到1.2万户,占到全县农户总数的32%。另一方面,我们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原则,积极探索生态优势与经济发展、退耕还林与农民增收项目的对接模式,因地制宜培育与生态建设相协调的后续产业,既保障了耕地能退得下,又促进了农民能致富。一是林药间作模式。针对柞水林多地少、林药伴生资源丰富的实际,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充分运用退耕还林政策,把中药产业开发与退耕还林、天然林管护、公益林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建设非根和非根茎类中药材基地,探索出了一条林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全县发展以五味子为主的木本药材野生抚育和人工种植22万亩,并建设了盘龙生态产业园,扶持发展了一批带动能力强、经营机制活、有市场竞争力的医药龙头企业,以此来消化利用地产药材,提高产品附加值,被专家誉为"柞水模式"。二是林果结合模式。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大力发展既具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林果基地。全县建成核桃基地乡镇10个、专业村20个、专业户5000户,板栗基地乡镇12个、专业村40个、专业户1890户,核桃、板栗经济林基地已发展到55万亩,年产量5万吨,汇生源、亿升核桃等示范龙头企业迅速成长,农民人均林果增收近800元,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产业链。三是林下养殖模式。在栽植速生丰产林或经济林的同时,大力引导农民林下种草养畜和直接林下养殖,推广种草养畜、饲草调剂等技术,配套发展畜牧业,有效弥补了农民因退耕减少的收入。全县发展畜禽养殖大户2221户,建成"百万只土鸡、十万头生猪"基地2个,扶持农民养殖合作社14个,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个,带动了全县畜牧业蓬勃发展。2009年,退耕农户人均牧业收入410元。四是生态旅游模式。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坚持把生态旅游产业作为县域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来培育和发展。全县已建成了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姜家沟森林公园、东坡森林公园等一批生态旅游景区景点和锦苑盘谷山庄、秦韵度假山庄等配套服务设施,这些依托生态资源新建设的景区景点已与柞水溶洞、凤凰古镇等旅游区形成了三廊六区九点的大旅游格局。全县引导退耕户发展农家乐和土特产品经营1000余户,户均增收5000余元。今年以来,全县已接待游客85.25万人,旅游直接收入220万元,实现社会综合效益2.96亿元,旅游这一新兴朝阳产业正在我县蓬勃发展。

  • 相关阅读
  • 驻村指导组帮扶洛源街村办实事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驻洛南县洛源镇指导组县民政局以民生为重,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载体,积极争取资金,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壮大特色产业发展规模。 ...

    时间:06-04
  • 县水保局抓政风行风宣传 树水利行业光辉形象

      10月17-18日,县水保局在人民广场悬挂横幅、摆桌设点进行政风行风宣传,其中自来水公司、河道水库管理站、水资办、水保监督站等共展出展板14块,发放宣传彩页5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120余人/次,树立了水利行业和...

    时间:06-04
  • 搭建平台促融资 银政合作造“洼地”

      评定信用户77824户,占比73.3%,信用村54个,占比14.1%,信用镇4个,占比16%,夯实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基础,助推了金融行业发展,顺利通过省政府"范金融近年来,洛南县大力实施"金融兴县"和"资本活县"战略,不断...

    时间:06-04
  • 寺坡乡积极发展“一村一品”

      近年来,洛南县寺坡乡紧紧围绕"突破发展、和谐稳定"这一主题,以"强乡富民"为目标,结合该乡实际,加大科技培训,突出重点,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产业,推动经济社会突破发展。  该乡党委、政府把发展"一村一品"...

    时间:06-04
  • 洛源派出所重点整治解民忧

      洛南县公安局洛源派出所不断深化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效果,针对辖区往年开春以来常有外地人进行诈骗活动较多的实际,认真开展大走访活动,从巡逻排查着手,对辖区重点区域和突出问题进行认真的排查整治,持之以恒...

    时间:06-04
  • 洛南县着力打造农村五保老人“温馨家园”

      近年来,洛南县始终把敬老院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作为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任务,坚持巩固与提高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不断大力推进,狠抓落实,取得显著成效。全县先后完成投资900余万元,改...

    时间:06-04
  • 洛南县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中、省、市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洛南县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扎实部署和迅速启动全县专项治理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将专项治理工作引向深入。截至目前已排查30万元以上项目数...

    时间:06-04
  • 洛南县在陈耳镇举行全县旅游扶贫行动暨农家乐经营户培训班启动仪式

      五月十九日,洛南县在陈耳镇举行全县旅游扶贫行动暨农家乐经营户培训班启动仪式,这标志着洛南县"十百千万" 旅游扶贫计划正式拉开序幕。  按照市扶贫局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洛南实际,今明两年,洛南县将在主要...

    时间:06-04
  • 洛南县交通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10月19日下午,洛南县县交通局召开交通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报告会,邀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林同志、县委党校高级讲师吴新亮同志进行了专题辅导讲座。交通系统股室以上干部及交通局机关全体职工参...

    时间:06-04
  • 洛南县公路超限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去年5月份《陕西省治理公路超限运输办法》施行以来,洛南县牢固树立"抓治超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始终把超限治理作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工程来抓,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加...

    时间:06-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