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按照“东扩南移西延北改”的思路加快县城建设,东岗、朝阳、滨河小区建设和塘坝新区开发,县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和人民广场改造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完工并投入使用,城区面积由不足5平方公里三年达到8。6平方公里。深入开展了城区环境综整治活动,“创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狠抓了10个建制镇“五化”工程,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8。3%。大力加强水电路讯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乡镇通油路、95%的行政村通水泥路、80%的村通班车、村村通讯、户户通电目标。建成了政府公众信息网站和县乡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信息互联互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着力改善民计民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实施了城乡低保、医疗保障、城乡养老、城乡安居、城乡供水、农村畅通、农网改造、贫困助学、文化建设、居民休闲等“十大民生工程”,全县城乡“低保”覆盖面逐年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覆盖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45%,均名列全省第一,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扎实有效,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实施,科技工作被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教育“两基”工作分别于1998年和2007年通过省政府验收和复验,高考万人比连续25年稳居全市之首。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控制在2‰以下,先后被命名为“省级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服务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城乡医疗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基层文化建设得到加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荣获“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称号。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企务公开普遍推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加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创建成果得到巩固。
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对外开放卓有成效。坚持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激活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重要抓手,土地二轮承包、集体林权制度、卫生体制、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子女上学贵的问题。粮食、供销等流通体制改革步伐加快,部门预算、“乡财乡用县监管”工作启动实施,预算外资金管理、财政供养人员“户籍化”管理等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公共财政框架基本确立。行政运行机制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行政问责、过错追究、公示听证等一系列制度基本健全,体制、政策、法制环境明显改善。3年累计招商引资近30亿元,为加快突破发展增添了活力。
积极开拓创新,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狠抓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突出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主题思想教育活动,党员干部素质得到提升。积极探索干部教育、培养、选拔任用机制,率先在全市实行了选拔任用干部票决制,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商山深处党旗红”、“两创两促一深化”和“四级承诺一评议”活动,大力实施党建富民和谐工程,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形成了具有商南特色的党建品牌,先后被省委命名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党员电化教育示范县”等荣誉称号。狠抓警示训诫防线建设、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警示训诫防线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位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