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已过,有着急的树叶已经开始泛黄,这个多风多雨的夏季已经走到了尽头。人们对去年“迎峰度夏”时“电荒、煤荒、油荒”的场景还记忆犹新,但正在过去的这个夏天,由于全国普遍颇丰的雨水和经济下行的影响,煤炭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低迷。
中新网能源频道曾在2011年11月11日报道《煤荒油荒心慌:一个“车老板”的艰辛运煤路》,近日,记者回访山东新汶的老李,虽然他卖了指望了半辈子的拉煤车,但今年看着堂弟和其他依靠煤炭生意过活的亲戚们十天半个月不开工,他也焦心不已。
而“80后”矿务局员工小李,在“挖煤开始不赚钱”的日子里,也有了对煤炭生意、对环境影响有了更深的思考。
勒紧裤腰带的一年
“院子里的拉煤车停了半个月了,之前那几个月,最好的时候也就每星期拉一趟。”跟煤矿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老李说,他从来没见过煤炭生意这么惨过。
老李在去年冬天把拉煤车卖给了堂弟,自己彻底告别了煤炭市场。堂弟还是把车停在老李家的院子里,虽然已经不是他自己的生意,但老李也总是看着没活干的拉煤车叹气。
老李说,自从今年过完年,拉煤生意就一落千丈。
现在干得好的车队,干一天歇一天,生意不好的车队直接给司机放假了。“以前矿上多牛啊,我们得去矿口昼夜排队‘抢’,现在,真实凉透了。”
大运输队开始给部分司机放假,而老李这样养一两台车小打小闹拉煤的车老板,只能在家等活找上门来。“去年还得去矿上半宿半夜地等煤,现在,那么多煤在那等着,也不见一个去打听的。”
老李在矿务局工作的堂妹说,他们矿上,已经有将近10天1两煤都没卖出去了。这是她在矿上工作将近20年从来没遇到过的事情。
今年煤炭在全国范围内滞销,价格一跌再跌。在买方市场中,新汶出产的原本“高贵”的煤变得性价比不那么高了。
中新网能源频道了解到,新汶矿产的煤比山西、内蒙古的煤质好些,价格也一直高于外省的。因为今年全国范围内煤价走低,原本矿上的老主顾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算盘。他们宁可不远千里去山西和内蒙古拉煤,算上来回路费,也要比新汶矿上的煤炭便宜些。
老李的侄子小李在矿务局工作,虽在二线,但也算是个“正规军”。小李今年之前每个月平均工资有4000多块钱,这在山东内陆小县城里,算是很高薪。但这大半年,李侄子的工资被“打回原形”,缩水至2000多。“领导开会时说,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让同志们勒紧裤腰带共同度过这个危机。”小李虽然不乐意,但也能够理解。
一片矿和一座城
新汶是一座和煤矿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城市。和大庆等因石油而建起的新城不同,在现代化开采煤炭之前,新汶小城就已存在。
在小李还是孩子的时候,新汶人都不愿意去矿上工作。“20年前,我们当地人都很瞧不起矿上的人,觉得他们就是‘煤黑子’,只会出苦力,工作不体面还危险,只有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才会去挖煤。所以,我小时候最大的志愿是长大了去商店当售货员。”
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动力煤需求量日渐增大,煤矿的效益越来越好。开始修路、盖房子、建医院、铁路和小学,渐渐的,新汶靠近矿务局的城区,成了绝对为煤矿服务的经济体系。
餐馆、商场、五金商店、修车店,这些几乎都是专门为矿上提供服务的。新汶县城的一大半都和煤矿都有难解难分的关联。
而当小李2008年大学毕业时,想进矿务局工作,都要开始托关系帮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