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 (张萍)2013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刘瑞生圆了他的创业梦,创办起商洛土特产专卖店。
初次创业遭失败
2006年,刘瑞生从四川旅游学院毕业,这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在毕业时被评为了“优秀毕业生”,顶着这项荣誉,加之平时优异的学习成绩,找工作对他来说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很多单位要和他签合同,他都一一婉拒,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丹凤县月日镇开始他的创业生涯——种花椒。
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竟然回来种花椒,不免引来热议。22岁的刘瑞生就这样顶着压力开垦了自家的几分地,买来花椒籽育好苗。偏偏机不逢时,当时正值高速公路修建期,工程经过月日镇,很多劳动力都到高速路工地上去了,刘瑞生的花椒苗育好后却找不到人栽,东拼西凑来的几千块本钱都赔了进去,创业梦就这样破碎了。
外乡漂泊积能量
花椒种植失败,刘瑞生痛定思痛,觉得自己经验少,加之也没了启动资金,现在创业时机还不成熟,应该出去闯荡几年,积聚一点能量重头再来。2007年6月,刘瑞生南下深圳,进入一家物流公司从事进出口报关业务,这一干就是三年。虽说一直在公司上班,收入也不错,但刘瑞生从未忘记过他的创业梦想。
刘瑞生的父母年迈,哥哥将二老接到了上海,然而老人不习惯,住了几个月硬是回到了老家。刘瑞生见状辞去工作回家,一边照顾年迈的父母,一边重启创业梦。
二次创业终圆梦
在外漂泊几年,刘瑞生发现家乡土特产很受身处异乡的商洛人喜欢,无奈家乡的特产一到收获季节就被外地收购商收走了,当地市场上储备量太少,他认为这是一大商机,可以做土特产集约化经营。
有了第一次创业失败的教训,刘瑞生做足了前期准备。为了掌握商洛每年土特产的产量、质量、销路等情况,他骑着摩托车把六县一区所有的村镇跑了个遍,到农户家里收集信息,临走时还不忘留下对方的电话号码,“我那时光电话号码就记了500多个,为的就是能够随时跟他们联系,向他们请教。”刘瑞生笑着告诉记者。秋季刘瑞生又给当地的商贩当起帮手,跟着他们一起进山收核桃、板栗、香菇、木耳、山茱萸、土蜂蜜、天麻等土特产,通过收购,他学会了怎样判断土特产品卖相的好坏、怎样加工出优质的产品等一系列技术。为了小试一下自己的身手,刘瑞生到农户家里收了一些蜂巢,并亲自将其加工成百分之百纯度的蜂蜜。在收购和加工的时候,他拍了很多照片,通过微博、QQ空间进行时事传播。同时他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店,主营蜂蜜,有了一系列的宣传工作,加上之前积攒的人脉,短短两个月,刘瑞生就卖出了700多斤的蜂蜜,这一小小的成功,让刘瑞生对开店经营土特产充满了信心。
2013年3月,刘瑞生的商洛土特产店正式开张,他一边经营着门店,一边到乡下收购产品,凭借着他诚信的经营理念以及过硬的产品质量,小店生意逐渐步入正轨。据刘瑞生透露,来他店里的人很多都是回头客,一些顾客在他那买了东西后觉得好,又跟他继续联系。谈到下一步的打算,刘瑞生信心满满:“2014年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销售目标,同时找一个好的网店合作,成为网店的长期供货商,等有了足够的资本就去西安开一家分店,商品涵盖众多国内知名土特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