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茫洲岛。
村里用来发电的柴油机。
想看现代“无电村”村民如何过日子,请扫二维码。
台山茫洲岛村民每天只靠柴油机用4小时电
当地政府已申请利用风能解决岛上电力
台山市川岛镇茫洲岛是一个远离内陆的小岛。几十年来,岛上的数百村民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由于位置偏僻,村民至今未能用上电,每天只能靠柴油机在晚上用电4小时。不过,由于电价高达12元/度,很多村民舍不得用电,依然使用煤油灯。村民们说,在村里看电视比在城里看电影还贵。由于没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在村里都是稀罕玩意。
这里也是广东最后的“无电村”。很多村民向记者说,他们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能用上电,每天能待在家里看电视,而他们的这个梦想或许今年内能实现。
文/记者肖欢欢 图/记者曹景荣
孤悬海上的川岛镇茫洲村距离最近的大陆码头有近30公里,村民们平时驾驶自家的小艇到对岸需要近两小时。近日,记者跟随台山市渔政部门的船舶,来到了这个偏僻的小村。岛上林木葱郁,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村民仍住50年前老屋
渔政船停泊在村口的码头。村民见到有人上岛来十分惊喜,老老少少都出来寒暄,村口的大树下一片欢声笑语。由于常年出海打鱼,村民们大多肤色黝黑,56岁的老渔民郑延顺在树下抽着旱烟说道:“平时我们很少跟外人来往。就算是亲戚也很少来岛上,来了也没有地方住。”
茫洲村的村民们住的基本是一层楼的平房,楼龄在20年以上。多位村民告诉记者,由于运输建材非常不便,在岛上盖房子的成本很高。即便每天出海打鱼,一户渔民的家庭年收入也只有约3万元,要在岛上建房子难度很大。
很多渔民现在还住在祖父的老房子里,记者走进一位老渔民家里发现,他家还在用柴火做饭,家里也没电视机。老人家告诉记者,他住的这间平房是上世纪60年代建的,一下雨就会漏水,每年夏天睡觉时,他的床上都摆着3个脸盆接水。如今,他每天唯一的乐趣就是听收音机。
一周两班船半月进一回城
茫洲村村支书赵稳亮介绍说,茫洲村面积6.8平方公里,一共有户籍人口218户、713人,其中常住人口有360多人。村民们祖祖辈辈都是渔民。
郑延顺说,他家祖上三代都在岛上居住,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但居住在岛上实在不方便,在2000年以前,岛上每周仅有一班船到15公里外的下川岛,每艘船只能装8个人,直到5年前,进出海岛的船只才换成了更大、更安全的船只,每次船费13元。但村民们依旧觉得不方便。
每年4月起,海风就会大起来,每周两班的船经常停航,遇到这种时候,村民们要半个月才能去一回台山。而到了台风季节,村民们差不多要一个月才能出去一回。所以,每次进城,村民们都把要买的东西买回来。
出生到现在没能用上电
据台山市有关部门介绍,茫洲村目前是广东仅有的没有通电的村庄。64岁的村民赵富告诉记者,从出生到现在,村里就一直没有用上电。“我爷爷那一代,都还是电煤油灯。直到上世纪90年代,还是点煤油灯。当时我爷爷就盼着说‘咱们小渔村啥时候能通上电啊’,到现在我也还是这个想法,咱们村啥时候能通电啊?”
但赵富说,自己这一代比爷爷那一代还是幸福的,大约从2002年开始,上级部门开始重视到这个无电村,为村里配发了柴油发电机组,每天晚上可以提供两个小时的电力,时间从晚上6点半到8点半,帮助村民晚上的照明和看电视。但8点半以后,村民们又只能上床睡觉了。“祖祖辈辈都点煤油灯,一下子有了电,反而很不习惯。”赵富说,当时父亲盯着发着黄光的灯泡,足足看了半小时,眼里噙着泪花。
大约5年前,随着各级拨款的增多,每天晚上的柴油发电时间延长到4个小时,从6点半到10点半。“我们已经感觉很幸福了,起码晚上能看一下电视了。”
不过,享受这样的幸福却并不容易,因为柴油发电的成本实在太高。村民们说,村里的电差不多要12元/度,用电简直是在烧钱,所以很多村民都舍不得用电,只在每天做饭时用一个小时的电,吃完饭后就赶紧点上煤油灯或蜡烛。
茫洲村的用电问题为何一直没有解决呢?茫洲村的村支书赵稳亮告诉记者,早在几年前,下川岛开发时,茫洲村曾想“借东风”也把村里的用电解决了,但下川岛用电是通过海底光缆,造价非常高,需要将近1亿元,这笔钱无从筹措,所以用电问题一直未能解决。目前,村里的用电问题主要靠两台柴油发电机组来解决,不过电价高达11.75元/度。尽管政府对村民用电有一定补贴,但每度电村民仍需出4元。但柴油发电成本惊人,每年光柴油费用就要花费16万元。
“我们看电视比看电影贵”
晚上6点半,村民们每天期盼的“来电”时刻终于来了。茫洲村连丰村民小组小组长赵统强来到村里的电房,接通电源开关,随着柴油机的一声闷响,村民家的电灯泡瞬间亮了起来,星星点点的灯光照亮了整个小岛。
“在你们城里看电视便宜,看电影贵,我们这里看电影比看电视还贵,所以我们哪里舍得拿电来看电视。”渔民郑祖能笑着跟记者说。茫洲村村委会委员、妇女主任郑玉单说,村民们的说法虽然略有夸张,但村里的用电成本太高的确是事实,外面用电一般是0.63元/度,而村里的电12元/度,是外面的20倍。
由于村里长期无电,给村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洗衣机、电冰箱、电脑之类的现代化设备村民家里都没有。没有冰箱,村民们要想吃上新鲜肉就成问题。平时,村民们只能到外面购买腊肠或腌肉,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会出海,到镇上赶集,购买一些新鲜肉吃。偶尔有些进村收海鲜的商家,村民们也会委托他们带一些新鲜的猪肉、牛肉过来。年轻人们也受不了岛上没有电的生活,逐渐离开了小岛,如今留在岛上的基本都是老人。由于没电,村里的文化娱乐活动基本没有。
不过,记者在岛上走访发现,村民们正想方设法应对无电的生活。有村民从外面买来了太阳能发电蓄电池来给手机充电。这种蓄电池在停电后还能为电视机供电大约两小时。
由于没有电,岛上也没有学校和医院。村里的孩子上学都要去15公里之外的下川岛。说起岛上艰苦的条件,村支书赵稳亮也颇为无奈。他说,村里条件非常艰苦,村民们看病难,村里没有医院和卫生所,只有一名67岁的赤脚医生,一旦村民有突发疾病,会非常麻烦。
2008年6月的一个晚上,陈三的父亲突发心脏病出现抽搐,他立刻为父亲服了几颗药片,但效果不明显,当晚风大浪急,小船无法出航,老人家因此不治。
“我们这里的人不敢生病。”陈三说。
“村里通电那是二次解放”
赵稳亮说,以前茫洲岛有五大难:饮水难、上学难、用电难、交通难、就医难。如今,通过在岛上建6个水塔,村民们的用水问题基本解决了。但如今仍有三大难题,一是用电问题,二是看病难,三是台风期无处避风。
每年台风期间,村民的房屋会被海水冲到,村民们通常要开三四个小时的船到横山港避风,苦不堪言。为此台山市和川岛镇政府已经拨款在村口建一个避风塘,预计4月就能建成,靠海处也建一个防浪堤,减轻海浪对村民们的侵扰。而对于村民看病难问题,政府短期内还难以解决,台山市每年组织一批医生到岛上免费坐诊,送医送药。
台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黄志本告诉记者,去年川岛镇镇政府曾委托华南理工大学制定出一个在茫洲岛建立“国际海岛可再生能源微电网开发与应用示范基地”的规划,目标是将茫洲岛申报国家海岛生态建设实验基地,通过风力发电等方法解决村民们的用电问题。不过,该方案尚未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批复。
赵稳亮表示,茫洲岛用电难的问题已引起江门市委、市政府的关注,目前,台山市正准备增加补贴使电价降低,预计村民自交电费将低至2元/度。或在今年年内,茫洲岛没有电的问题就将有望解决。
“如果能用上电,那对我们村民来说可就是二次解放。”很多村民向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