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王坤指导金银花种植户做田间管理。
商洛日报讯(文/图 记者 马泽平 通讯员 朱建华)一个原本在西安市工作得不错的大学生,不甘于家乡贫困,选择回乡创业;一次偶然的机会结缘金银花,却没想到美丽的花儿如带刺的玫瑰给他以艰辛和折磨;一片片芳香四溢的金银花已为乡亲带来滚滚金银财富时,他还为创业之梦苦苦求索。他就是丹凤县优秀人才、陕西东兴生物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坤。
寻找家乡致富花
4月21日,丹凤县铁峪铺镇在春雨的滋润下一片静谧,化庙村300多亩的金银花示范基地里绿意盎然,走近田里,才发现一个个米粒大的金银花骨朵儿带着露珠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这就是我4年前种植的金银花,没想到这么温柔的花儿还像带刺的玫瑰,给我带来了艰辛和挫折,现在我勉强走了过来,和每一株花都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正在冒雨查看金银花长势的80后小伙子王坤谈起往事,犹如历历在目。
2003年,从铁峪铺镇农民家庭走出来的大学生王坤,带着纯真的创业梦想,在朋友的帮助下靠做建材生意,手里有了一些积蓄。每逢春节,看到贫穷的乡亲们含辛茹苦地生活,日子年复一年不见变化,都市创业的王坤心在流泪。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央视《致富经》上看到山东种植树形金银花的致富故事。偷偷回乡,他对铁峪铺镇的地理、气候和土壤PH值等进行调研后,决定回乡种植树形金银花。“我要回乡创业,当我将这个想法告诉父母时,他们抹着眼泪数落我大学白上了。”王坤回忆,当时父母看到他的决心,心生失望,懒得再管了。王坤迅速将西安的业务交由朋友打理,自己则去山东、湖南、杨凌考察,在心里慢慢形成了一套种植经营金银花的方案。
万事开头难,王坤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到山东购了50亩地的金银花种苗,回来租地却遭到了乡亲们的阻挠。眼看着种苗不能入地栽植,心急如焚的王坤只好带着现金,软磨硬泡逐户上门和群众商谈租地,大家签了租约。
2009年7月,第一批种苗已经开出了清香的黄色小花,王坤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谁也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将眼前美好的一切毁灭了。“我听着雨声一夜没有合眼,天刚亮,我就往基地跑,远远地只看到地里一片汪洋……”那次水灾,10万元的种苗所剩无几,王坤脚步踉跄地回到家把自己反锁在房间,和着湿衣整整躺了一天,滴水未进。父亲看到后,亲自带人清理苗地,这让王坤深受感动,随后他又贷款去山东补了一批种苗。第二年,基地就有所收益。
做出品牌招客商
王坤清醒地认识到“独木难成林”,只有让老百姓主动参与进来,才能做大产业。2010年4月,在西安朋友的资助下,王坤成立了陕西东兴生物有限责任公司和东兴金银花专业种植合作社,一口气在桃花村租地80亩、白果村租地120亩、寺塬村租地70多亩,一下把他的基地扩大到了270多亩。同时,贷款投资60万元建起了金银花加工厂房,购置了5台烘干机和两辆运输车,他准备大干一场!
看着王坤的金银花试种成功,精打细算的乡亲们也不断加入,金银花种植基地向周边村镇延伸,推广到2000多亩,此时的王坤注册“秦岭山”有机金银花商标。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王坤借参加杨凌农高会的契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梁宗所院长签订了长期技术合作协议,由西农对整个项目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了西农强大的科技支撑,王坤又适时成功申报了中国首家“有机金银花”基地、“中国优质金银花供应商”。为控制金银花农药残留,王坤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从生产、采集、收购、加工、管理、包装、储藏、运输及销售等环节实行统一生产管理,并建立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