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马宏涛 刘亚亚)踏进洛南县景村镇张家村金银花基地,一派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丰收景象。一株株树形金银花繁花满枝,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股幽幽的清香,一群留守妇女娴熟地将嫩绿的花骨朵采摘下来,然后送去阴晾、烘烤、分拣、包装……
郭夏峰是洛南县景村镇张家村的一位普通的农家汉子,短短几年时间,通过发展金银花种植,硬是把一个无人问津、贫瘠干旱的百亩荒草滩,变成了“金土地”。不但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还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土里刨金奔富路
从小生长在农村的郭夏峰就深感农民的艰辛。他暗下决心,长大后要在家门口干点名堂出来,改变穷困面貌。
近年来,由于大量村民外出打工或者移居城市,一部分土地被闲置,这唤起了郭夏峰的思考。
郭夏峰先后用一年多的时间,到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地农村进行了考察。发现金银花具有易栽植、生长快、经济价值高、劳动强度小等诸多优点。他就选择四季树形金银花进行试点,结果发现该品种不但适合洛南生长环境,而且长势和药物含量都优于外地,既不与烤烟、蚕桑争面积,能够利用闲置的坡地和小块耕地,劳动强度又相对较小,能在短期内发展起来。这让他兴奋不已。
说干就干,郭夏峰成立了洛南县景村镇宏泰金银花专业合作社,为扩大金银花种植面积给农户起到示范引领,他想方设法,从亲戚、朋友处筹借了30余万元,全部用于合作社的金银花基地建设。为了节约成本,郭夏峰亲自动手,从整地、除草、修路、挖井、运苗、移栽、浇水、施肥,硬是凭自己的干劲,把一个无人问津、贫瘠干旱的百亩荒草滩,变成了一个满眼翠绿、花繁叶茂的百亩金银花标准化种植基地。郭夏峰告诉笔者,为了建设种植金银花基地,他手上的血泡从未间断过。
“开弓没有回头箭,做人要有志气,成功就得奋斗!”这是郭夏峰常说的一句话。在他的带领下,他的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发展社员800余户,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种植金银花千余亩,申请商标3个,并取得了金银花茶生产许可证,注册了“仓圣牌”商标。成功地探索出了核桃套种金银花,金银花套种黑花生,套种中药材的高效种植模式。
生态养殖创增收
2013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这使郭夏峰非常兴奋,认为自己又遇到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为了延长产业链,增加社员收入,郭夏峰和村民达成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民自发土地流转,对坡塬地进行承包。并对承包的土地进行了重新规划,把金银花栽植、油松经济林栽植和珍禽养殖结合起来。先后投资50余万元,流转土地84亩,栽上金银花和油松林,种植牧草,建设3栋温室珍禽养殖大棚,养鸡3000多只。然而,去年7月初的一场狂风暴雨,把养殖场网子刮倒,风雨中受惊的鸡在坡上到处乱跑,为了赶鸡、抓鸡,他和年迈的父母在泥水里奋战近半个小时,摔倒了又爬起来,看着全身泥水的父母,一向坚强的他流下了泪水。
付出终有回报,经过郭夏峰的艰辛努力,他的金银花合作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金银花种植和珍禽养殖、温棚饲养与露天散养相结合,绿色产业和休闲观光融为生态种养殖基地,带动百余名农村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在合作社做工的全是村上的留守人员,繁忙时节可达200余人。”郭夏峰说。
目前,郭夏峰的合作社与商洛市气象站合作,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药材气象灾害监测站。与商洛学院联手,搞科研开发,先后开发出了“仓圣牌”金银花茶、金银花保健枕、金银花盆景、金银花中草药养生鸡等10多个系列产品,产品远销西安、山西、河南、北京等地。他的合作社年创销售收入200余万元,带动农民户均增收3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