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李金明)
42年前,下放农村有恩于我的人。
42年后,终于了却我的一桩心事。
1972年,随父母上山下放落户异乡,家中由于人口多,严重缺劳迫使辍学。初中毕业刚满15岁,在大队林场一干就是三年。一次因副厂长安排工作,我未能及时响应服从,招来为父“翻案”的说辞,在林场无心工作下去,后因老八路的场长反映大队革委会后,革委会的民兵连长不顾别人反对,竭力举荐把招工指标挤让我去,临走时涝池边民兵连长语重心长地说:去了就要好好干,给父母争气,学会待人处世,更要学会做人交朋友。社会运动就是这样的,你们一家人下放生产队不会干活,更不会种庄稼,有没劳力,你要懂事,长大了你就明白了,一席话虽简言明炼,却启发了我外去做工信心,激励我涉世人际的大门。
2014年5月1日小长假,怀揣38年念恩之情,来到曾下放住过小院前,驻足许久,追忆我一家人就在这4口窑洞度过的7个春秋。“文革”时期映现脑海儿时的留处住所,还是那幅旧模样,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沉重的心情,酸楚的往事难以释怀。
路边,一位挥着撅头,80有余老人,干练的身材,熟悉的侧影轮廓,不由我疾步上前,他早已听到有步声近前,拧过身来丢掉手中的农具,急忙紧握我的双手,结巴地说:“没想到还能见到你”,顿时我心酸泪水夺眶而出,看到他那粗糙长满老茧的双手,苦于耕作,布满皱纹的脸,饱经风霜,颤抖的他紧紧地握住我的双手久久不放,此时,言语哽咽。
他是我感恩的人,也是我家唯一能得到理解和照顾的人,更是我家寄居异乡,少受“人整”的保护伞,岁月蹉跎;如今我已近花甲,特意来看望您老,送上一条烟,点燃那激情的岁月,送来一盒家乡绿茶,温暖回味那难以忘怀的年代。
这就是人生的转折,一生的起点,也是一个时期的知青生活经历,感恩社会呈现历史复杂的真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