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马妙成)人过于固执,就成了犟汉。犟汉大都惯于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自持高明,好争高低。犟的后果,往往是既招人不待见,又会给自己带来些麻烦。尤其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不可太固执,学得明达些,千万别当老犟汉。
顺便讲一个古时候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一个叫老蔺和一个叫老顾的两个老汉,同住在偏僻的山村,为了讨生活,相约到外地做点小生意。于是各自变卖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凑了些本钱,便牵着毛驴一同出外了。
第一次,他俩瞅准家乡缺少麻布,便赶到一个生产麻布的地方,贩回了一些麻布,变卖后都赚了一笔不大不小的利润。
第二次,他俩拿上连本带利的钱,赶着毛驴,又到原生产麻布的地方,各自买了些麻布,细心地捆绑在毛驴背上。
当走到一个盛产毛皮的地方,那里也正好缺少麻布,老蔺就对老顾说:“毛皮在咱故乡更值钱,咱们不如在这里把麻布卖了,换成毛皮。”
老顾说:“咱上次把麻布贩回后,不是都赚了钱吗,我看还是不变为好。”
老蔺把麻布换成了毛皮,还多赚了一笔钱,老顾却只有一驴背的麻布。
他俩又走到一个生产药材的地方,那里气候寒冷,正缺少毛皮和麻布,老蔺又对老顾说:“药材在咱故乡是更值钱的东西,你把麻布卖了,我把毛皮卖了,换成药材运回去,一定会赚更多的钱。”
老顾仍坚持的说:“前头我都没变,这回更没有倒腾的必要。”
老蔺劝不动老顾,只好把自己所运的毛皮都换成了药材,又赚了一笔钱。老顾却依然只有一驴背的麻布。
最后,他俩回到自己的故乡,没料到外地客商也运来了好多的麻布。老顾运回的麻布成了滞销货,险些亏了本钱,而老蔺运回的药材却成了抢手货,赚了一大笔钱。
再讲一个现如今的故事:在某某小区有一个姓贺的犟老头,人称“常有理”,也称老顽固。在家里啥都看不惯,经常在儿女面前喋喋不休地谈论陈年旧事,动不动抬出“想当年,我怎么怎么……”儿女们稍一反驳,他便气冲冲地说:“我过的桥比你们走的路还多,我吃的盐比你们吃的米还多,用不着你们来教训老子!”惹得儿烦女不爽,儿媳对他就不用讲。
在老友伙里,他处处好为人师,听不得别人的不同意见,爱跟人抬“死扛”,他说一就不让人说二,别人的话还未说完,他便粗暴地打断,总要争个他是人非的结果。时间一长,老友们见他一过来,都躲得远远的,使他成了人见人烦的孤家寡人。
老顾做生意,不听人劝,险些亏了本;姓贺的犟老头,以“常有理”自居,落了个里外人不待见的下场。这都是由于太固执招来的苦果。
人老了,要改掉太固执的老毛病,不敢成为老犟汉。这就得处处学的明达些。在这方面,老友们有不少经验之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心态。放下臭架子,变墨守成规为与时俱进,变爱挑剔为多商量。其次,是改变自己的处人方式。不要盛气凌人,变指责为沟通,变数落为提醒。再次,要做到“三不怕”:不怕被人遗忘;不怕失去说话的机会;不怕别人否定自己。人越老越要认清自己身处的地位和角色,少固执,多明达,做一个人敬人爱的明白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