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记者 余 婷)说到移民搬迁,司军平有着说不完的感慨:“搬到川道后,娃娃上学方便了,我家再也不吃河水了……”36岁的司军平,原来居住在距景村街道20多里的油泉村,4间土房破烂不堪,常年在镇上租房照管孩子上学。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后,司军平在镇上拥有了80多平方米的新房,做起了修车生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我市规划通过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工程,10年内总投资335.5亿元,搬迁183526户725938人。2011年至2013年,累计完成投资92.26亿元,实施移民搬迁5.3万户20多万人。今年我市规划投资34.2亿元,搬迁安置1.6万户6.08万人。目前,已完成投资18.9亿元,开工建设105个集中安置点,房屋主体在建5219户、完工8432户。
市委、市政府坚持把陕南移民搬迁工作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成立由市长为组长的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市移民搬迁工作,组建由7名市级领导担任组长的专项督导检查组,定期督查各县区工作进展情况,成立市、县区移民办,专门负责移民搬迁工作。市上制定出台了移民搬迁工作实施意见和移民搬迁项目实施办法,认真清算列入10年搬迁计划的人口、土地、资金,坚持把集中安置建房与大小配套项目同步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快发展。
我市严格审定搬迁对象,坚持优先搬迁地质灾害易发区、洪涝灾害频发区、生态环境脆弱区的群众,严格资金管理使用,移民搬迁各类资金专户归集、集中管理,并组织财政、审计、监察部门定期核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按项目建设进度和时间节点及时拨付各类补助资金。各地坚持抓点示范和探索创新,重点推出了一批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示范点,将实施移民搬迁与建设保障性住房结合起来,促进了移民搬迁工作顺利进行。
按照移民搬迁与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发展“三位一体”的原则,我市各地坚持靠近县城、靠近集镇、靠近园区的思路,以集中安置、城镇安置、楼房化安置为主要模式,过去三年集中安置率和上楼安置率都高于80%,城镇安置率高于65%。一大批安置点布局在工业园区周围,辐射带动了移民群众发展产业、从事商贸,大大拓宽了就业增收渠道,加快了新型城镇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