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记者 吉文艳)11月7日,已是立冬时分,走在丹凤县铁峪铺镇化庙村的乡间小道上,记者发现处处是村民们忙着挖魔芋的身影。近几年,化庙村着力发展魔芋种植产业,配套成立魔芋加工合作社,为村民提供了致富的新路子。
村民致富的“土疙瘩”
化庙村自古就有种植魔芋的传统。村支书王国华介绍,化庙村沙坡地多,尤其适合种魔芋,几乎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能看见魔芋的身影。化庙村赵院组村民王庆文连续种植魔芋多年,2011年开始大规模种植,是化庙村的魔芋种植大户。“去年种了近五亩魔芋,现在还没挖完,堂屋都堆满了,估计有个七八千公斤。”王庆文说,虽然今年先旱后涝不利于魔芋生长,但没有造成严重的减产。王庆文介绍说,魔芋种植,种芋是关键。留种芋时,没有破损是最基本的要求,应选择椭圆形的,这种魔芋长出来产量高,像柿饼一样扁形的不能留种,这种种芋个头长不大,产量低。”同是种植大户的村民王忠旬说:“这都是合作社的功劳,不仅帮村民解决了销路问题,还提供专业的魔芋科管培训,为大家扫清了魔芋致富路上的障碍。
建起合作社不愁销
刘会平今年28岁,同是化庙村人,看到村民种的魔芋难销售,便寻思着做做魔芋的生意。“我们这儿的魔芋都是外地贩子来收购的,价压得低不说,种植户也有顾虑,整日担心种多了卖不出去。”王国华介绍。经过反复去湖北、四川、安徽等地考察,年轻的刘会平于2011年10月在村里成立了占地5000平方米、年加工魔芋500吨的魔芋加工合作社。“我们把农户的魔芋收上来,加工成魔芋精粉销售给厂家。魔芋不仅是一种健康食材,在医疗、化工纺织等领域也有广泛的用途,所以我们的精粉根本不愁销路。”刘会平说,合作社成立以来,魔芋价格年年上涨,由最初的每斤1.5元涨到2元左右,村民的魔芋直接就从田间地头运到了合作社的仓库,“资峪、武关、赵川等周边镇村的种植户都撵过来卖魔芋,我们化庙成了丹凤最大的魔芋集散地了。”刘会平说。
记者了解到,合作社的合伙人陈江卫刚从杨凌农高会回来,同时带回了魔芋深加工产品雪魔芋和魔芋腐竹等。刘会平正打算延伸魔芋加工产业链,加工魔芋食品,带动乡亲们扩大种植规模,实现魔芋产业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