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财富生活

指尖上的鞋店

2014-11-24 09:50:09 来源:

 

一双双精致的手工制作皮鞋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记者 张 萍 吉文艳)在丹凤县广场路有一家看似很不起眼的皮鞋店,店内三面货架上摆放着各种款式新颖的手工制作皮鞋。这家店是丹凤县城里最早的一家手工皮鞋制作店,也是现在唯一的一家。在机器化日益发达的今天,这家手工制鞋小店在激烈的竞争中顽强地存活了下来,并开辟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抓住机遇创事业
  手工制鞋店的主人叫鱼涛,今年49岁,商州人。鱼师傅15岁初中毕业,恰好赶上温州的皮鞋厂来商洛农村招工,从此便与皮鞋结缘。在温州皮鞋厂,出身农村的鱼师傅勤劳踏实,聪明好学,很快就掌握了皮鞋制作的工艺流程。“我在温州皮鞋厂干了几年后,商州的皮毛加工厂招人,我便回来了。”鱼师傅说,当时商洛的皮革加工业相比南方发展晚,他那时虽然年轻,但因为在外面干了几年,懂得手艺,在厂里已经算是师傅,可以带徒弟了。
  1994年,丹凤县商镇的皮毛加工厂缺少技术人才,鱼师傅又被派去了商镇,在商镇,鱼师傅收获了他的婚姻,也迎来了事业的开端。经人介绍,鱼师傅与丹凤女孩王敏珍相识,两人完婚后,妻子的亲戚朋友听说鱼师傅是在皮毛加工厂上班,就托她从厂里买皮鞋。“当时县城里还没有手工制皮鞋的,人们知道手工制出来的鞋结实,皮子好,所以要买只能去商镇。”王敏珍笑着说。鱼师傅看到了这个商机,瞅准了丹凤的这块市场,与妻子商议后,辞掉工作,贷了两万块钱,在丹凤县城开起了手工皮鞋制作店。
  手工制鞋受青睐
  “做鞋的工序其实是很复杂的,从裁断皮板到制鞋帮,再到制底,零零碎碎加起来有20多道工序,需要敲打上千次。”鱼师傅给记者介绍道,做鞋前要给顾客量脚,画出脚型,再量出趾骨、跗骨的围度,脚腕的高度,最后量脚的长度,所谓衣不差寸,鞋不差分,一只鞋的误差不能超过两毫米,超过的话,穿着就不舒服了;最麻烦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绷楦,一只鞋绷楦大概需要70多颗钉子。
  鱼师傅对做鞋精益求精,再加上90年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人都讲究穿皮鞋,手工制鞋店的生意越发红火。“那时候一双真皮皮鞋至少要七八十块钱,订一双鞋一星期才能拿货,可每天的订单依然很多。”妻子王敏珍说,自从开店后,她就成了丈夫的学徒兼帮手,由于订单量大,她负责制帮,其他工序都交给丈夫,两人常常为了按时给顾客交货,忙到半夜两三点。“那时虽然忙,但忙的乐呵啊,两万块钱的贷款用了近一年就还上了。”王敏珍自豪地说。
  量脚裁鞋合心意
  脚是人的第二心脏,鞋子舒适与否至关重要,手工制鞋的最大好处就是量脚裁鞋,鱼师傅的手工制鞋店给很多买不到合适鞋的人解决了难题。丹凤西街有一个残疾人,左脚不着地,平时行走都是靠右脚和拐杖,每次都是右脚鞋穿坏了,左脚的还新着,加上右脚长期用力变了形,一般的鞋穿着都很不合适。自从有了鱼师傅的手工制鞋店,他便有了私人定制鞋,“我们按照他的脚型来做,而且每次专门给他把右脚多做一只,这样他做一次鞋就能穿好长时间。”王敏珍边与记者聊着天边给进店的一位顾客拿上星期订做的一双鞋,而这位顾客自己也是一位鞋店的老板,他告诉记者,他卖的鞋都是从外地进的,自己的脚太胖,自家店里的鞋都穿不上,没有在鱼师傅店里做的鞋穿上合脚。
  在鱼师傅的店里,记者发现有一些鞋虽然看着很光亮,但细看,鞋帮上却有细微折过的痕迹,就在记者疑惑时,王敏珍笑着解释道:“一些顾客在别家店买的鞋穿上几次后觉得不合脚或者觉得样式不好看,就拿到我们店里改,这些都是顾客的翻新鞋。”

编辑:崔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