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财富生活

故乡的碓窝

2014-12-09 09:57:58 来源: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程毅飞)我是在回到乡下老家时,在墙角发现那个碓窝的。它像一个苍老耄耋、行动不便的老人,静静地蹲守在老屋的土墙脚下,深沉而落寞,丝毫也看不出当年飒爽英姿的风采。或许因为很长时间没有使用,再加上雨淋日晒风侵露蚀的缘故,它原本光滑的外沿已经布满了青苔。
  二十年前,老家没有通电,碓窝和石磨、石碾一样,是乡下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工具,承担着家家户户捣谷碾豆的任务,人们要靠它去捣碎谷物、辣椒等硬壳食物,它给居住在乡下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是功不可没的。一直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老家通了电,有了磨面机、粉碎机之后,碓窝才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之外。
  小时候的农村,大大小小的碓窝随处可见,小一点的碓窝一般都放置在灶台边,用作捣碎辣椒、调料之用,方便又随手;大点的碓窝不是放置在屋檐下,就是堆放在场院边,不但体型大,而且沉重,要想搬动不是那么容易,图的就是它耐冲击。碓窝的形状奇特,看似一个石墩,但上宽下窄,中间有一个锅底状的圆坑,圆坑周围坚硬光滑,捣物时,将要捣之物置于坑底,用一根与圆坑粗细相当的木杵或者石柱,用力下砸,在重力的作用中,硬壳食物在反复的砸捣下,就变成了人们所需的细物。
  用碓窝捣碎食物看似简单,实则不易,需要一种刚中带柔的耐力和韧性。用力过猛,放在碓窝底部的食物就会蹦出来,既起不到捣碎的作用,还造成了浪费;如果力气使得不够,又起不到捣碎食物的作用,白白耗费了气力,浪费了时间。因此,在农村,使用碓窝的大部分都是农家妇女,她们耐性好,力气使得均匀,个个都是捣物的好把式。难怪过去在农村流传着“碓窝碓窝,把式婆婆。一碓辣椒,二碓心窝”的谚语。
  我小的时候,对碓窝很感兴趣, 大人们在捶粮捣谷时,我就喜欢蹲在一旁两眼不眨的观望,看着看着心里就痒痒的,把自己的小手搭在杵棒上,跟着大人们捶捣的节奏上下起伏,心里默数着杵棒捣动的次数。起先大人不说什么,捣着捣着,我的手就有些不听使唤,引来大人的一顿训斥,说我碍手碍脚。那时候,小孩子最盼望的就是过年过节和庄户人家过红白喜事,每逢这样的日子,乡邻总会找母亲帮忙,将做丸子的糯米、黑芝麻和蒸熟的洋芋放在我家的碓窝里捣碎,再做成上席的美食。那年月,糯米很金贵,能吃上一顿糯米、芝麻做的美食,那简直比看上一场大戏还要开心。因此,捣糯米时,会引来很多乡邻围观,都夸那米真香,实际上捣米的过程已经成了人们精神享受的大餐,虽然捣米并不轻松,但人们的脸上分明洋溢着开心和喜悦,这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艰辛和对美好生活的渴盼。
  如今,碓窝已离我们远去了,但那个时代留给人们的记忆永远不会泯灭,那一声声铿锵有力的捣击声,不时会在我的梦中响起,击打出生命深处无与伦比的强音。
 

编辑:崔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