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具备机载火控雷达(只有无线电测距仪,或称雷达测距器)的歼击机,发射红外格斗导弹只能采用以下发射模式:
定轴瞄准/定轴发射,或孔径瞄准/孔径发射。这种模式中导弹光轴,弹轴与飞机轴线保持重合,飞行员通过平显或光学瞄准具套住目标,导弹位标器截获目标后才发射导弹。位标器在导弹发射后自动解锁跟踪目标。
定轴瞄准/离轴发射,或孔径瞄准/自动跟踪发射。这种模式以孔径瞄准方式瞄准,导弹位标器截获目标后即被解锁,导弹在位标器跟踪角度内自动跟踪目标后发射。
定轴扫描/离轴发射,或扫描瞄准/自动跟踪发射。这种方式下位标器视场以一定的角度绕导弹轴线进行扫描,截获后导弹转入自主跟踪后发射。
(试飞英雄葛文墉将军在法国试飞幻影-2000时就体验了这种瞄准方式,飞行中目标机进入导引头搜索范围时魔术-II导弹自动截获目标并转入了跟踪。这也体现了第三代红外格斗空空导弹的优良性能。葛文墉将军写道:“我过去使用的导弹视场为2°,要用1.5°的瞄准光环套住目标才能使导弹导引头截获目标机。使用M-550II导弹,只要使目标机进入8°以内的瞄准区就可以自动截获,这就容易多了。而且可以和雷达交联,增加截获,发射机会。”)
雷达随动/离轴发射模式相比以上三种瞄准模式,可以充分地发挥导弹的大离轴角发射能力,精确计算导弹发射包线,增加截获,发射机会。真正发挥出导弹的威力。
歼-8B,D系列飞机采用大口径的机载火控雷达与先进的PL-8系列导弹的组合(机头进气的歼-8A飞机在1990年完成了PL-5B导弹离轴发射的升级改装。但数量少,再此不做讨论),采用雷达随动/离轴发射模式时相比歼-7B,H,E型机在导弹攻击范围上有明显优势(采用JL-7系列雷达的数量较少的歼-7C,D型飞机理论上也可采用雷达随动/离轴发射模式,但机动性能相比歼-7其他型号与歼-8系列飞机逊色不少),不论是前半球,侧向还是后半球,都比歼-7B,H,E系列飞机有着更大的导弹攻击范围。歼-7H,E型飞机也可挂PL-8导弹,但由于缺乏火控雷达,导弹的离轴发射角扔被限制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远小于PL-8导弹自身能够达到的离轴指标。
在这里要说明,头瞄方式只是雷达随动/离轴发射方式的延伸。即头瞄视线带动雷达扫描轴线(或“光电雷达”),雷达扫描轴线带动导弹位标器运动,做到“看哪儿瞄哪儿打哪儿”。跳过雷达,直接以头瞄轴线带动导弹位标器运动的头瞄方式不是不可以,但只是应急方式,这种情况下机载火控系统不能计算导弹的射击包线。测算目标距离速度,计算是否达到射击条件,是否能击落敌机全靠飞行员的感觉。(这也是虽然歼-7E飞机装备了高性能的PL-8导弹,但并没有引入头瞄的原因。进入新世纪后,装备了小型机载火控雷达的歼-7G飞机配备了头瞄,可以充分发挥第三,四代红外格斗导弹的性能,加上其在二代机中优良的机动性能,歼-7G初步具有了在格斗方面向第三代战机挑战的底气。)
和国内战机相比,歼-8B,D战机在作战性能上优于歼-7B,H,E型机。但歼-7系列飞机如果战术运用得当,完全有可能扭转局势。比如果躲到208型雷达的低空下视盲区中,则可抵消机载火控雷达为歼-8B,D型机带来的优势。与国外战机相比,歼-8B,D飞机可以压制幻影-III(虽然幻影-III配备了R-530空空导弹,但其主战武器仍然是魔术,响尾蛇,谢里夫-2,蛇-3等红外格斗导弹),F-5,F-104,米格-21等东西方第二代战机,与装备中距拦射/空空导弹的米格-23,F-4等主力二代战机相比处于劣势,但可与之周旋,对抗。
总体看,歼-8B型飞机作为国内第一种可以安装大口径天线的机载火控雷达与较完备机载设备的平台,由于机载武器发展水平的落后迟迟没有装备雷达制导空空导弹以进行全天候,全向拦射。但因拥有相对完备的告警,电子对抗设备和能够比较充分地发挥第三代格斗导弹性能的机载设备,作战性能还是较大陆以往的机型上了个较大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