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上官某江等人的提款“服务客户”中,又查出黄某义为首的厦门诈骗团伙(另案处理,已起诉)。自2011年8月以来,他们诈骗数千人,涉案金额200多万元。
诈骗流水线
分类网购身份信息
小任为何轻易被骗,第一关就是骗子准确掌握他的个人信息。
诈骗团伙头目刘某丁称,“生意每做一段时间就需要买钓饵”。刘某丁通过网络,从售卖各类公民身份信息的人处买资料,对方再通过QQ将资料打包传给刘某丁。其每次购买的量不一,存货快用完前,就补充购买。
值得一提的是,信息已经被打包分类,而且价格不一。
刘某丁专买有作案价值的信息,如,学生每条1至1.5元,摩托车主每条6.5至7元,汽车主每条7元。除电话外,这种信息相当齐全,学生的包括其(家长)姓名、就读学校、身份证号等,车主信息包括姓名、购车时间、车型、车牌号等。
男女“分角色”行骗
2011年8月以来,刘某丁等在江西省吉安多处地点,以同村老乡等为基础,人员分成3组,提供食宿。
其中,团伙各成员在具体行骗过程中分工明确。团伙中的女性成员,主要冒充车管所、教育局、国税局等单位工作人员,通知受害人“教育退费、补助”或“购车退税、补助”等,再由团伙男性成员扮演相关机构负责人等,诱导受害者转账操作。
10%的电话会成功
负责“通知”环节的女性成员,每日上午8点至晚上9点间,每人能拨100多通电话,团伙一天则至少骚扰千余人。
团伙头目交代,拨出电话后行骗成功率约10%。虽9成人能识破,但剩下这一成人,则被他们竭尽全力榨干,少则数千,多则上万。刘某丁交代,诈骗所得的12%是团伙成员的“工资”。“工资”按计件来算,骗得越多,赚得越多,有成员每月可分约两万。
取钱团队“专业诚信”
诈骗网络中,上官某江等负责取款。
这一团伙讲究“专业诚信”,手握大量银行卡,并将卡号提供给诈骗团伙使用;赃款到后,迅速取钱或转账,按诈骗金额5%抽取后,再通过无卡存款方式,将余款汇给诈骗团伙头目。
取款团伙头目上官某江,最初也为诈骗团伙的小喽啰,负责取款,后改行组团专门取款转账,既方便获利,又让取款人放心。其“业务”量大,同时为多个团伙取款。
为何就被骗 ?
要么好事,趁你贪
贪,是最常被利用的一种心理。骗子许以“好事”,将受害者诱至陷阱。
所谓“好事”,则许以“分红”、“退税”、“奖金”等,又或许以“无息贷款”、“考试答案”等信息,诱骗“保证金”、“定金”等;一旦有人上钩,即要求其提供卡号、密码等信息以便发放款项,继而转走卡中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