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楼霸’猖獗的乱像,太原市基层法院的判决有着积极意义。在对‘楼霸’的定罪量刑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至少可以杀一儆百,对日后‘楼霸’的行为起到警示作用。”高铭暄说。
苦!当了房奴还要受搬运工欺负。在山西太原,近几年经历过装修的业主几乎都有同样的感慨。
在暴利驱动下,部分吊装队演变成“楼霸”,盘踞在新生楼盘,强迫业主使用他们的人力物力搬运装修材料,甚至强迫业主购买他们的水泥、沙子和板材,而价格几乎不容商量。
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念头,业主忍气吞声,姑息了“楼霸”的这些行为。而因其行为难以定性,也就使得“楼霸”日益猖獗
法治周末记者李亮发自山西太原
两根边端装有滑轮的吊臂,直愣愣地出现在清华苑小区的楼顶,远远望去,仿佛长了两根“犄角”。这是近日记者在山西太原看到的情景。在太原,这种与楼体极不和谐的物体几乎曾存在于每个新生楼盘。
“有它的地方就有‘楼霸’。”清华苑小区一位业主指着高高的“犄角”说,言语间带着许多无奈。
在太原,垄断着小区吊装业务的搬运队被民间称为“楼霸”。
在众多太原市民眼中,“楼霸”是盘踞在新生楼盘中的非典型黑恶势力,他们强迫势力范围内的每一个业主使用他们的人力物力搬运装修材料,甚至强迫业主购买他们的水泥、沙子和板材,而价格几乎不容商量。
在往高层吊运装修建材时,吊臂起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楼顶的“犄角”也就一度成为了“楼霸”具有象征意义的标志。
“楼霸”在这个城市的发展迅速,但凡近几年经历过装修的太原人,都或多或少对“楼霸”有亲身接触或有所耳闻。在《法治周末》记者走访的太原市若干小区及行政部门中,所有受访人士均明白“楼霸”所指。
这种依托在吊装业务上的“霸道”服务,成为太原市室内装修市场的顽疾,所有“享受”这种服务的业主无不额外承担了几乎与材料费相当的“吊装费”。
当这些额外的装修开支在太原市逐渐潜移默化为地下行规后,“楼霸”开始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写进了太原市政府部门的文件里。
屡禁难止的“楼霸”行为在于背后的暴利以及其行为定性的难度,接受记者采访的政府官员也坦诚,吊装业务以及其延伸服务的行业管理,在立法领域中尚属空白。
吊装成了装修潜规则
3月7日,刚装修完新房不久的清华苑小区业主章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购买水泥、沙子、瓷砖的费用大约为6000元,而吊装费用却花了5000多元。
对于和建材费用几乎相同的吊装费,章新是有心理预期的,“这部分钱早就列入装修预算之内”。章新苦笑。
清华苑小区位处于太原市区的东北方向,小区内只有独栋楼房四个单元,共计约200多家住户。据小区物业公司的统计,如今入住率大约在一半左右。
入住的业主多是集中在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之间进行装修的,据在2009年8月较早装修的业主反映,当时他们并没有遇到“楼霸”,装修得以“零骚扰”进行。
但在2009年9月之后开始装修的业主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发现小区楼下经常站着些陌生人。这些人堵在电梯门口禁止用电梯搬运装修材料。业主要想把装修材料搬上楼,只能用这些人已经装好的吊装工具吊运,由窗户入室。
章新是这大部分不幸业主之一。2009年10月底,他指挥着运水泥的小货车刚一拐入小区,就被小区内四处乱晃的人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