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阳光灿烂绚丽,天空分外纯净。在朋友的介绍下,我怀着一颗好奇的心半信半疑的来到丹凤县城西关,探寻一位不用毛笔却用棍棒研习书法的长者。
今年七十九岁的王善宽老人,耳聪目明,鹤发童颜。1990年,老人退休后,为了使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丰富多彩,他开始练书法。十多年间,他用树枝、小擀杖、砸蒜锤书写的字画条幅达5000余幅。
其实,王善宽老人自幼就爱好书法。1956年,26岁的王善宽从丹凤人行调到镇安人行任副行长,因离家路途遥远,为了排解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他就利用茶余饭后的空闲时间练毛笔字。在后来的几十年工作中,他总是忙里偷闲,把茶余饭后的时间都用在研墨习字上。退休后,老人便全身心投入到笔墨书法上。一次,老人正在练字,毛笔的笔头掉了,因为当时正写在兴头上,他就索性用笔杆蘸墨继续运笔书写,没想到字还写得别有风味,不仅刚健有力,且风骨之中浸润出凛凛正气。他让老伴一看,老伴也觉得不赖,又邀请朋友观字,大家一致认为很有独特韵味。这次偶然使王老与棍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5年8月,一代伟人邓小平的故乡四川广安举办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七十周年全国书画摄影艺术大展,王善宽老人的棍书“泼墨写华厦,挥笔书春秋”,荣获一等奖;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暨中国农业银行恢复20周年书法作品大赛中,他的棍书“同庆辉煌”再次夺冠。
王老的几个子女对他的爱好都很支持。老人开始练棍书后,不用宣纸了,用废旧挂历,每年要用一二百本,都是孩子们四处给他收集来的。10余年间,他先后用树枝、扫帚棍、擀面杖、棒棰、砸蒜锤等代笔,书写古代名人诗句、格言5000余幅,送人字画400余幅,用过的“笔”达四五十只之多。他所写的字画大多用来自勉自励,有时也与友人共勉,馈赠亲友,陶冶情操。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采来秦岭满山枝,书写中华文明篇”。(文/图 刘春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