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山收藏 > 商山宝藏

一方清雅的宋代抄手砚

2010-06-20 10:34:43

来源:商洛日报

 0619d-3.jpg

  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因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文房用具除“四宝”以外,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等,它们都是书房中的必备之品。湖笔、徽墨、端砚、宣纸为文房四宝之上品。

  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发展到了宋代,最具时代特征的形制当为抄手砚了。它是从唐代的箕形砚演变而来的,在称谓上也有将它称为插手砚、手抄砚或者是大史砚的。长方形抄手砚为宋代的主流,抄手砚也只为宋代所特有,它不同于任何朝代的任何砚台。

  唐以来,砚材出现了很多品种,但其中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最为突出,号称“四大名砚”,端砚则位列其首,名扬天下。在端砚中,还会出现一些稀有的天然纹理,例如“黄龙纹”等等,像这样的天然纹理会使端砚更加名贵。

  宋代确立了文官统治的体制,对文化普遍重视,随着宋代椅子的普通使用,曾经矮小的几案被高大的桌椅取代,砚台也由站立在地上过渡到完全被供奉在桌上。砚足退化,为了方便抓拿,抄手砚成了宋代流行的样式。传说有一次宋太宗和大臣闲谈时说:“朕君临天下,亦有何事?于笔砚特好耳!”砚台进入了辉煌时期,走入寻常文人家中,砚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色彩与内涵。

  宋代抄手砚最显著的特点是长方形前窄后宽,底部挖空,前侧落地,两侧为墙足,三侧均自上而下内敛,可用手抄底托起。形制上无论方形或圆形、不论抄手或平底大都面大于底,有四侧或四周内敛的特点。早期的抄手砚为倒梯形,上阔下窄,砚堂与墨池相连为斜坡式,此称为淌池,砚侧四周向内收敛,抄手的空间如砚堂的斜面坡式(外同内制),其砚的外形和砚堂的形式都与箕形抄手砚相似,是箕形砚的新发展,因此,称其为箕形抄手砚。

  箕形抄手砚砚堂深广,实用性强,流行于宋代早期。到了宋代中叶至明末,抄手砚为长方造型,砚身偏高,砚形偏小,砚堂平坦而浅,墨池窄小而深,砚身后高前低,这宽窄、高低之间的差距虽然不明显,但以几何形而论仍为梯形,实属箕形抄手砚的进一步发展。

  箕形抄手与长方抄手相比较,一个砚堂深广,一个砚堂平浅,一个砚堂与墨池相连,一个砚堂与墨池分离。长方抄手砚堂的平浅与墨池的窄小是宋时多数砚台共有的形式,是宋人对砚的实用与审美的要求。从实用性来说,抄手砚的墨池虽窄小,但比较深,能蓄一定量的墨汁,砚堂虽平浅,但可研墨又便于蘸墨掭笔,如果写小楷,研上一池墨可供一天的写作所用。以审美而论,平浅的砚堂给人以开阔饱满之美,窄小的墨池显出深邃的精神,两者以圆滑的曲线相连,统一于细而挺的砚边之内。整个造型由线与面构成,没有任何雕刻纹样,以最简洁的手法塑出清新、典雅之美,体现了宋代文化艺术和工艺美术的时代风格,宋砚精细秀逸的风格由此形成。

  在砚台收藏中,要注意“看、摸、敲、洗、掂、刻”。所谓“看”,就是看砚的品质、工艺、品相、铭文、装饰以及新旧程度和修理与否等。摸,古砚如果经过修补,其补过的地方会比四周显得亮些。拿到一方砚台后,用手摸一摸,感觉是否滑润,就是“摸”。上佳古砚给人的手感犹如抚摸婴儿的皮肤一般,有光滑细嫩的感觉。敲,好砚用手指托定,以手指轻击之,闻其声。若端石,以木声为佳,瓦声次之,金声为下。洗,就是将砚台上的墨痕洗掉,还其本来面目。经过清洗的砚台,容易看清砚台是否有伤痕或经过修理过的痕迹。掂,用手掂量砚台的分量。同样大小的砚台,重者好,轻者差。刻,一方砚台的优劣,首先应考虑的是石质的好坏,其次才是琢刻。优石必欲良工,彼此衬托,则艺术品位更高,两者皆备,价值就高。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