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集雅轩主)匕首即短剑,是一种以刺为主兼能砍击的短兵器,形如剑而不及剑长。匕首一般由首、柄、格、身构成,两侧有刃,顶端尖而成锋,也有一侧刃的。匕首柄短,便于手握,常配有鞘。
匕首是传统的生活工具和兵器,远在石器时代,人类祖先就用玉石磨制匕首,也有用动物的骨或兽角(如羚羊角)制作匕首的。商代后期至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匕首盛行,为作战防身之用,制作工艺精良。汉代匕首与长剑并用,骑士配备尤多。晋代剑首为环形,状似纱帽,剑格向下分,剑茎宽平,柄近刃长,与先秦的形制显然不同。晋代张载曾写过《匕首铭》:"匕首之设,应速用近,即不忽备,亦无轻念。利以形彰,功以道隐。"唐代匕首盛行,李白诗《侠客行》说:"少年学剑术,匕首插吴鸿,由来百夫勇,挟此生雄风。"宋代以后,匕首作为武术器械的一种流传至今,其用法有击、刺、挑、剪、带等,演练时有"单匕首"和"双匕首"两种形式。
据《考工记》记载,战国时期的工匠已累积了足够的经验,能充分掌握冶炼青铜的技术,按照器具不同的用途,合金中的铜与铅、锡比例也有所不同。这样的冶炼技术领先西方国家近千年。
战国青铜匕首的主要成分是铜、锡以及少量的铝、铁、镍、硫组成的青铜合金。匕身是经过硫化处理的,匕刃的精磨技艺水平可同现代在精密磨床上生产出的产品相媲美。因匕首的各个部位作用不同,因此铜与锡的比例不一。匕脊含铜较多,含锡高,硬度大,非常锋利,其硫化铀可以防止锈蚀。
图示青铜匕首,长29厘米,格上有兽面纹装饰,为双面不同纹饰,原来镶有绿松石,因年久已脱落无存,匕首的把上有若干个同心圆,中间的同心圆之间有一组斜纹线装饰。整体红斑绿锈明显,形体漂亮,应为战国高级将领的随身佩带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