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能有创新、有时代精神且能感动我们的艺术作品就是我永久的收藏。我收藏的心得是:艺术家一定要德艺双馨,一定要有真情实感,有创新精神,他们用时代精神打动我。这样一来,画家和作品才有极强的生命力。有了正确研究和认识,我就有了底气,就不会跟著庸俗的市场走。这些年来,我们陆续收藏了李可染、潘天寿、石鲁、吴大羽、赵无极、吴冠中、张功悫、石齐(微博)等创新艺术家的作品。
美术评论家:写实油画当今在欧洲没有市场
龚继遂(中央美院艺术管理学院教授):写实油画作为一个市场品类,在中国可谓是一枝独秀。在欧美,有发达的艺术品市场,可没有当代艺术家的写实油画市场。世界有写实油画的国家,就我之见闻所及,唯一进入视野的就是朝鲜。但朝鲜的写实油画,没有形成任何有规模的市场。
回顾一下所谓写实油画在中国被接受的历史。最早对西方的写实油画表示惊叹莫名的欣赏,是康有为、梁启超一辈。他们对光影效果、栩栩如生的视觉幻象,及西洋宗教画所体现的人文情怀,都表达了由衷的激赏。第二个走进记忆的代表性人物,是留学法国的徐悲鸿。他在法国学院派落日的余晖中,完成了西方写实主义的造型教育。同时,他对莫奈、塞尚、毕加索,都大加鞭笞。第三个历史阶段及代表人物,应当是新中国的学院派吧。别管是中央美院的第一画室,还是第四画室,都要把写实主义供奉为祖宗牌位。这当然是为了服务当时的政治宣传和群众教育。中国写实油画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可以说是市场化之后的群雄俊彦,从陈逸飞到艾轩,再到近年来作为市场中坚人物的王沂东到冷军,越画越细!
写实油画的发展过程,也是中国人对西洋油画技法,从接收、实践,到逐步掌握纯熟的过程。同时,写实油画也是老百姓和初入门的收藏者看得懂、买得起的品类。写实油画的技法,对于一般藏家来说,还是有一个清晰的标准可循的。同时,写实油画所反映的技巧、所需要的功力及创作时间,也符合藏家要求艺术品精工细作,甚至按照工时付款的价值标准。
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从1870年印象派崛起之后,写实主义可以说从创作到市场,在无情地衰落和退潮。19世纪的沙龙艺术作为写实主义最后的party,早已曲终人散。发展到今天的西方学院教学体系,写实主义只占有一个极其边缘的位置。只有个别教师的孤独坚持,才使写实主义在西方世界中有片段和零星的存在。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就西方写实主义的衰落而言,有两个主要的原因:一个是摄影术的发明。照片和电影代替了传统的绘画作为视觉艺术的主流。如果我们注意到社会大众对电影电视的热情,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说,视觉文化消费中对写实主义的要求并没有消退,只是从传统的古典绘画转移到影视艺术中了;第二,当然是印象派带动的写意艺术,乃至观念艺术的兴起。传统的艺术已经从视觉游戏,转换成一种需要阐释系统支持的智力游戏了。
就中国而言,我们的文化发展阶段与西方的艺术发展,有着明显的“时差”。传统的写实主义作品,在公司收藏中尚未达到“饱和”。像大多数饮食文化中初尝温饱的消费群落一样,我们要先摄取品味简单的糖分和脂肪,虽然甜、虽然腻,但这是藏家品味发展的必经阶段。
在这个意义上说,一味追求形似逼真的写实艺术的市场盛况,一味追求甜腻唯美的写实艺术的市场盛况,有今天、没明天。虽然今天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无论是从美术史的发展规律看,还是从市场演进的趋势看,在具象写意的艺术和观念支配下的当代艺术,必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收藏主流。(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