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古老的饮料是什么?
——是酒。
酒,奇特而美妙,它让世界上所有的民族、所有的种族都迷恋,都陶醉。世界上没有一个不饮酒的民族。
酒是怎么产生的?
酒起源于哪里?
酒的起源,自古以来有“古者仪狄作酒醪”一说,仪狄是夏朝国君大禹的部下,而大禹相传是蜀地人。这意味着四川或许就是中国酒的故乡。
如果有人认为这仅仅是传说和推测,并不是信史,不能以此为据,那么,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时代遗址和成都十二桥古蜀文化遗址的出土实物——青铜酒具则完全可以证明:在中国最早的文明时代里,古蜀人就成功地制作出了“酒醪”或“秫酒”。
——这就是四川四千年酒文化的开端。
享誉全国的四川汉代画像石(砖)上,一幅幅古代蜀人酿酒、沽酒、豪饮、欢宴的情景给后人留下了酒文化的历史铭记。
汉魏时期成都酿酒的方法,在《齐民要术》中就有了具体的记载;西汉时期用粮食蒸熟、发酵糖化而酿成的“临邛酒”早已闻名遐迩,有史料为证。
“文君当垆,相如涤器”,讲的是西汉时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之间悲欢离合的一段感人佳话。而这一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是与蜀地的酒文化紧密相连的。
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据此,“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意思就是:他们在临邛开了一家卖酒的小店子,卓文君坐在柜台内当垆卖酒,司马相如则负责跑堂刷洗酒碗酒杯。
有人不同意这样的解释,认为:《汉书·司马相如传》说他们“尽卖车骑,买酒舍”。这“酒舍”,可以理解为既酿酒又卖酒的酿酒作坊,即通常所说的前店后坊,自酿自销。西汉时期的“甘酒”是“一宿而熟”,而东汉画像砖《酿酒》图上搅拌酒糟的又都是妇女,说明妇女酿酒在当时是普遍现象,聪明能干的卓文君很可能就是一名酿酒高手。司马相如身穿犊鼻裈(围裙或裤子),“与庸保杂作,涤器于市中”,既表现了司马相如“大不拘”的“名士风度”,又说明他们所开的“酒舍”还雇用了若干名酿酒卖酒的小工,并不是规模很小的夫妻店,而是一家自产自销的酿酒作坊,卓文君应当是“文君酒”的创始人。
到了唐宋时期,随着酿酒业的发展,饮酒成为川人饮食风俗中的重要主题。
听:
伟大诗圣杜甫诗吟:“蜀酒浓无敌”。
唐代诗人张籍感慨:“万里桥边多酒家”。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高歌:“益州官楼酒如海,我来解旗论日买”。
看:
四川各地出土的历朝历代的酒具数量巨大,器型万千。
四川各地发掘出的酿酒遗址规模宏大,气势恢宏。
另据史料记载:“明万历年间,(邛崃)县内有烧房(烤酒作坊),因用料考究,酒曲独树,酿出之酒清澈如镜,浓香甘冽,回味悠长,饮后留香,有的被誉为白酒中之上品,历久不衰。”如文君酒的前身——冷气酒、邛州茅台等。
2011年年初,宜宾喜捷红楼梦村发现了明代中期酿酒作坊——糟坊头遗址。2月7日,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先后派出11名工作人员对该遗址进行发掘。经过76天考古发掘,核心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遗址,目前已发掘面积500平方米。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故宫(微博)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微博)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对糟坊头遗址进行现场考古、论证,得出结论:该酿酒作坊遗址是四川地区现已出土的要素最全的明代酿酒作坊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