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先锋视角

关注失地农民 构建和谐社会

2010-03-23 10:11:11

  五是落实政策,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出台了《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对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作出了明确规定。目前,全县有538户752名特困失地农民享受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集中完全失地的3个村936户1638名失地农民进行农转非,将129户291名符合城市低保条件的失地农民纳入了城市低保。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组织失地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民政、计生等部门为195名失地五保户和计生特困户交纳了每人每年10元的合疗基金,为53名五保户实行全额报销药费11.35万元,为患有重大疾病67名失地困难群众解决医疗费5.4万元。同时,把乡镇卫生院项目向失地农民集中的乡镇倾斜,着力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解决失地农民“看病贵、就医难”问题。

  二、问题

  目前,被征地的大部分农民未受影响,生活水平未降低,但还有少数失地农民因安置途径狭窄、谋生技能差等原因,导致无直接经济来源,生产生活较为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安置办法滞后,就业率不够高。当前,安置失地农民主要采取货币补偿的办法,安置标准相对低,并且一次性发放,没有投资收益等稳定收入来源,一旦补偿费消费一空,失地农民基本生活就难以保障。二是部分失地农民就业技能差,转型就业困难。大量耕地被征用后,对于部分一直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来说,没有其他技能谋生,特别是45岁以上的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接受培训效果差,再就业谋生难。三是失地农民培训途径单一,就业保障机制不到位。各乡镇农技校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培训经费缺乏等原因,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对失地农民培训的效果不明显。四是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失地农民生计长效保障无着落。由于当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面小、标准低,失地农民没有完全纳入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部分失地农民自身“造血”能力差,就业安置、最低生活保障和子女上学也面临较多困难,未形成长效的失地农民保障机制。

  三、对策

  (一)合理建立土地受益分配机制。由于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主体资金来源于土地价值,土地补偿费及安置补助费的高低,直接决定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的高低。这就要求充分考虑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就业与发展、社会保障等功能,明确界定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完善征地补偿制度,以土地市场价格为基础,科学合理确定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提高失地农民失地收益。

  (二)加强失地农民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民的基本素质教育和劳动技能教育培训,从思想、择业观念、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等方面教育,促其树立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增强自我致富能力,尽快拓展增收渠道,增加实际收入,确保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三)努力形成强大保障合力。相关部门应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形成合力,打好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总体战。如国土部门负责征地、拆迁的补偿方案、土地复垦等项目实施等。城建部门落实好失地农民的住宅小区规划和建设。劳动部门负责加大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促进就业。民政、社保、保险等部门负责失地农民的社会救济、养老保险等。扶贫、金融等部门要制定和落实产业扶持优先优惠政策,落实扶持项目资金等,推动失地农民发展新的产业。通过发挥各方面综合作用,为保障失地农民创造良好环境。

  (四)逐步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对失地农民中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户、五保户和无劳动能力的,由民政部门作为低保对象,列入低保范围保障一批。逐步建立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由社保、保险等部门降低“门槛”,降低缴费比例和基数,保障一批。对年龄偏大的优先投保,资金来源可采取政府土地收益中拨补一点,土地征用补偿费中抵扣一点,失地农民自己缴纳一点的方式保障。卫生部门可选择失地乡村深入开展农村合作医疗改革,扩大失地农民基本医疗保障范围,使其病有所医。

  • 相关阅读
  • 实施农民安居工程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柞水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荣贤   柞水县位于秦岭南麓、商洛西部,辖16个乡镇120个村,总人口1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6万人,贫困人口2.88万人,占全县人口的17.5 %,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国家级贫困山区县,...

    时间:03-23
  • 加快建设西安第二生活区 推动生态旅游产业突破发展

      柞水县县长 林录印   柞水县位于秦岭南麓,是陕南距西安最近的县份。境内生态环境良好,植被覆盖率83%,森林覆盖率78%,林草绿化率76.3%,是全省生态保护最为完好的县份之一。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南有柞水溶洞...

    时间:03-23
  • 勇于探索 敢于创新 大力推行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

       林录印 王昌水 祝和平  摘 要 推行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是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柞水县经过认真考察学习和充分调查研究,在全省率先推行了以财政部门直收为主、委托部门征收为辅的"部门执法、...

    时间:03-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