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真是变了,就像民国媳妇们的发髻代表着顺从,空姐们的发髻透着高傲;我们小的时候问爸妈自己是打哪儿来的,他们说是垃圾桶里捡来的,现在小孩问爸妈自己是哪儿来的,妈妈说是购物满300送的;当我们的父辈对自己第一份收入的用法如数家珍,成为记忆里一块温情自豪的瑰宝时,已经有一些“80后”、“90后”记不清楚自己的第一份收入应该有多少。这其中有能力原因:有的年轻人从拿工资开始账户全部在老妈这里管着,自然搞不清自己的收入;也有人在高中、大学时期就打工赚外快,拿到第一份收入时觉得也不比打零工高出多少,自然生不出父辈们的激动情绪……
当然,首笔正式收入的“模糊化”也有技术原因:现在发工资都直接打在工资卡里,一串账户数字的变动显然不如实实在在的钞票有质感,花起来也没有 “轻重”,连信用卡也没刷几下就透支了。
此外,变化的当然还有收入的用途,当年兄弟姐妹中的“老大”在拿到第一份工资时基本上是补贴家用或给亲人买这个买那个;显然,“4-2-1”时代下,当今的父母并没有奢望已经上班的独身子女要拿出工资来贴补家用。
“小囡开始工作了,能够管好自己就好。”这是大多数现代父母的希望,比起标榜自己独立、有思想的“90后”,他们的父母显然更独立。(新闻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