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压岁钱呈现出的物化倾向,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不少人认为从前压岁钱只是一种风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的上涨,攀比之风日重,从而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其实对于“给不给压岁钱或者给多少”的问题,我们的小记者也听到了同学们的声音。小记者陶可心通过调查发现,“同学们觉得压岁钱是一种传统习俗,应该给,但不用给太多,意思一下就行”。
小记者赵启升认为:“压岁钱应该给,不在于钱多少,图个喜庆,发压岁钱增添一点年的味道。特别是每次爷爷、奶奶发压岁钱时,他们都喜欢让我给他们一本正经地拜年,拜年的整个过程增添了几分乐趣。”
打理——谁来管?
过半父母是“钱掌柜”
调查中,超半数孩子表示,压岁钱由父母管理,同时也有近半数孩子对此表示理解。不过,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高年级同学开始自己支配压岁钱,而家长只是给出意见及建议。
无论是否认为应由父母保管压岁钱,父母强收压岁钱时“给你交学费”或“攒着以后用”等言辞,受访孩子表示是一个大谎言。“可能他们就花掉了”或“转手给别的孩子发压岁钱”是很多孩子的想法。
小记者章范霖调查了4位同学,其中三人的压岁钱是由家长管理的,只有一人压岁钱是自己支配管理的。小记者了解到,压岁钱由家长管理的原因,主要是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没有独自管理金钱的能力,害怕孩子乱花钱,养成坏习惯。
小记者王雨欣称自己的压岁钱躲不过“被没收”的命运,所以每次干脆主动上交。
小记者都欣乐通过调查发现,年龄小的同学不能自己保管压岁钱,都是交父母保管。而年龄大的同学,虽有管理权,但却没有完全支配权。都欣乐同学认为,父母不仅应该给自己部分支配权,更应该教会自己如何理财,如何合理使用压岁钱。
声音
父母代管不如“帮管”
孩子对金钱和消费已经不陌生,对压岁钱的管理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对金钱的支配欲也越来越强烈。家长与其强行“征收”压岁钱或“劝降”,让孩子产生反感情绪,不如趁机利用压岁钱引导孩子建立理财观念,培养其正确的金钱观。小记者袁清认为,家长不要总是帮孩子管理压岁钱,应该让孩子们学会合理安排压岁钱的使用,自己来管理压岁钱。
小记者章范霖认可由家长帮助管理压岁钱:“我们这个年纪的孩子,自控力较差,周围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又很大。如果几千块钱的压岁钱都由自己支配,很难保证这些钱能用到正当和需要的地方。万一用这些钱乱买玩具、零食,甚至偷偷去网吧打游戏,那后果不堪设想。当然,对个别自律性强、懂事的孩子,压岁钱自己管理也未尝不可。采访的那个自己管理压岁钱的伙伴,就是压岁钱主要用来买书,剩下的都存银行。当然,即使自己管理也离不开家长的监督和帮助。”
小记者王雨欣在受访中写道:“压岁钱,不论是给家长也好,去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也好,或是去干什么其他的,只要不挥霍,就不枉给我们压岁钱的家人,因为这些也许是家人们对我们的一种期待吧。”
支配——怎么用?
多半买了学习用品
在压岁钱使用方式上,小学生的消费选择相对简单,比如用来购买学习用品和日用品等,也有超过40%的受访学生表示家长或者自己会把压岁钱存起来,作为日后的教育基金。
小记者梁牧寒的压岁钱都由妈妈帮着存进了银行,需要时可以拿出来自己支配。遇到节日或长辈、老师、同学的生日还会用压岁钱给他们买点小礼品,送上自己的一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