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速递
如今,耄耋之年的刘健康再也不用天天下地干活了。自从缴费参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每年7200元的养老保险金让他不用再借钱度日,除了种点蔬菜自给自足,刘健康不用再“看天吃饭”。用他的话说,自己“发梦都想不到,农民有养老金拿”。
刘健康是从化市温泉镇宣星村村民,他的老伴早前经历两次大手术,常年卧病在床。尽管家里早已揭不开锅,得知可以参加城乡居保,刘健康还是一口气借了2万多元参保。“感觉这个政策真好,现在日常生活不用再借钱了,而且第二年就还清了参保借的数。”说起现在的生活,刘健康眼里都含着笑。
●南方日报记者 刘熠 发自江门 广州
总策划:张东明 王更辉 王垂林
总统筹:郭亦乐 郎国华 卢轶
精明算账,养老金也是应急金
67岁的许齐爱是江门开平市冲间村的村民,从2010年11月领取养老金至今,老人已存下了好几千元。
“到现在还一分钱都没动过呢。”根据当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相关政策,达到退休年龄的居民,不需要买养老保险,每月也可领取55元的基础养老金。许齐爱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攒下这笔钱。她说,参加城乡居保是儿子的主意,自己已经达到退休年龄,免费参保了每月就可以拿点钱。
“参保要以户为单位,我们一家只有我儿子和我的户口在这里,就只有我俩需要参保。”许齐爱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目前她的儿子买的是每年500块钱的养老保险,“填完表格后,很快就领到钱了。每个月55元基础养老金,一年就有660元。”
55元拿来生活会不会不够用?对于记者的疑问,许齐爱称这笔钱是留着应急的,因为儿子的工作不稳定,一旦他没了工作就要拿出来买点肉菜,补贴生活。
平日里不用养老金,许齐爱会自己干些活,挣生活费。家里的两亩地租给村集体以前,她常年种些香蕉等经济作物,现在每年拿270元的地租,两年下来也有540元。
对于养老参保,当地农民算得十分精确。莲阳村小组88岁的炳叔听说自己的年龄参保不用交钱,每个月还有55元基础养老金可拿,一心想着参保。但三个儿子都拒绝购买养老保险,由于当地参保以户为单位,儿子不参保,老人就拿不到基础养老金,最后炳叔算了笔账,自掏腰包为每个儿子每人购买了100元一年的最低档养老保险,自己一年领取660元,扣除给儿子掏的钱,每年还可余下360元,便欣然自己掏钱参了保。
“很多家庭选择年轻人买每年100块钱的养老保险,然后老年人领取养老金。农民们都是非常会算账的。”当地人社部门工作人员说。
3年“回本”,参保受益多
“我今年76岁,真没想到现在还能领到养老金!”近日,记者拜访了家住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的张良珍,她笑着拿出养老保险存折和银行卡,兴奋地向记者展示。此前《广州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废除了老年居民需广州户籍10年以上才能参保的规定,张良珍成为新规实施后的首批受益者。
“我丈夫在清远市英德硫铁矿场工作了30多年,1990年退休,他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退休后一直有养老金。”张良珍告诉记者,自己是随工家属,之前没有养老保险,家庭生活来源都靠丈夫。
2005年,张良珍从老家梅州迁到花都,由于已退休,且户籍未满10年,她一直被卡在养老保险门外。《广州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实行后,儿子给她一次性按照最高的第七档缴费15年,共计34200元,“目前我一个月能拿到1000多元,比花都区最低工资标准还高。”
记者了解道,2008年,《广州市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实行,将城镇无定期养老待遇老年居民纳入养老保险体系,但该办法对于参保人群有户籍限定,规定需具有广州户籍10年以上居民才能参保,这将众多来穗时间较短的随迁父母拒之养老保险门外。
此后实施的《广州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将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合二为一”,统称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取消了老年居民需户籍满10年才能参保的“门槛”,同时将广州市60岁以下非从业居民纳入养老保险,实现了养老保险的全覆盖。
“现在有了自己的收入,我‘腰板’也硬了起来。”拿着自己的养老金存折,张良珍高兴地表示,以前买什么东西还有所顾虑,现在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她同时算了一笔账,“3年就可以领回所缴的34200元,实在是划算。”
■改革破题
粤率先实现城乡居民
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
城乡统筹已然成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通过近年来的努力,虽然城乡居民的养老待遇仍然偏低,但已经从制度上消除了身份差异。通过先行先试,广东已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制度一体化,织就了一张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网。
2009年与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广东也由此展开了两项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据介绍,早在2011年7月,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颁布后,广东就在制定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时提出:有条件的地区应提前建立城乡居民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尚不具备条件的地区,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将两项制度合并。当时,广州、佛山、汕头、惠州、江门、梅州、云浮等多个市先行先试,提前合并实施了两项制度,为全省建立统一制度提供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2年7月,广东已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的制度全覆盖,至2012年底基本实现人群全覆盖。
为了促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2013年8月,省政府审议通过了《广东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下称《办法》),并于2013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正式建立。
这一次,广东再次走在了全国前列。
今年2月2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决定将现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加快研究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低保等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配套政策。
而此时,广东已在全省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进一步加快了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筹发展。目前,汕头、韶关、梅州、云浮等市按照《办法》规定及时出台或调整了本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广州、深圳、珠海、韶关、揭阳、湛江、肇庆、云浮等地根据参保人缴费额的不同给予补助,建立长缴多得、多缴多得的缴费激励机制,并扩大了对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的资助。
为了进一步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去年下半年,省政府将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纳入底线民生保障工作范围,确定从今年7月起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80元/月,2015年7月起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100元/月,2017年前建立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