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张 萍 侯卫峰 肖盛誉)黄国芳,一个传统的普通女性,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把孝敬老人作为一件大事,时刻牢记心头,并付诸于行动。在父母眼里她是孝顺的女儿,在公婆心中她是值得信赖的好儿媳。
31岁的黄国芳是柞水县凤凰镇金凤村一组村民,在金凤村,凡认识她的人,保准翘起大拇指:“这样的媳妇,没得说!”2002年,20岁的黄国芳从娘家瓦房口嫁到金凤村,金凤村虽说是凤凰镇条件较好的村,但她家的情况却很一般,住的房子是丈夫祖辈留下来的,有130多年的历史,房屋老旧不说,还阴冷潮湿,家里没有固定收入,丈夫只能每年到矿山上打工,收入有限,婆婆那时身体还硬朗,只是公公患有轻度的精神病,但也不经常发作,哥嫂经济条件较好,已经盖了楼房,分家另过。虽说婚后家境清贫,但黄国芳对未来的日子充满希望,两口子勤俭持家,孝敬老人,与四邻为善,为人处事,总是一脸和气,村民都很喜欢这个孝顺、善良、勤劳、总有一副好脾气的媳妇。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6年正月初七,哥嫂两人到凤镇街办事,在307省道桃园村路段遭遇车祸,双双不幸去世。噩耗传来,公公受不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儿子儿媳全部遇难的刺激,精神病发作,在家里乱喊乱叫,还经常在公路上乱跑,有时生活也不能自理。婆婆也因受到巨大打击,身体大不如前,隔三差五心脏病就会发作。更让黄国芳两口子操心的是哥哥的两个儿子,大的念高一,小的上初一,正是需要父母照顾管教的时期。千斤的重担一下子像山一样压了下来。
送走哥嫂和前来吊唁的亲朋,24岁的黄国芳的生活节奏一下子全变了:每天一大早,她就得早早起来,先看看公公婆婆的情况,然后提醒上初一的小侄子上学,再打扫院子,照顾自己两岁的儿子。往往刚忙完,公公就不见了,只好抱着孩子就往外追,回来还得做饭、喂猪,看着公公吃了药,叮嘱婆婆吃了药,她又得带着孩子去忙地里的活,回到家里,还得为一家人做饭。晚上,只要公公、婆婆、两个孩子有一个没睡,她就得陪着。2011年12月7日深夜,公公睡在床上吸烟,点燃了被子,闻到异味的她顾不得礼节,把公公从床上拼命背出来,自己手臂却多处烧伤。2012年3月的一天,婆婆心脏病发作,她刚刚3个多月大的小儿子也正在感冒,她把儿子背在背上,在医院里伺候婆婆,一呆就是7天。大侄子在县中念书,穿的盖的吃的,她都定期准备好,让人捎到县城,放假回家,她觉得娃没爸妈,总是想办法给他们做顿好吃的,小侄子在杏坪中学念书,后来念技校,毕业后到南方打工,她隔三差五打电话,问长问短,总害怕娃在外面吃苦受累。婶娘虽然代替不了父母,但在她两个侄子的心目中,她有些地方照顾的比亲妈还要周到。
8年来,丈夫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得出门挣钱养家,她就这样一个人一天天的坚持下来,其中受了多少委曲,承受了多少困难,从没有一个人听见她抱怨过,她仍然和刚嫁过来时一样,一天忙里忙外,见人脸上总是一副笑容。金凤村一河两岸的村民都称赞她是个孝老爱亲的好媳妇,她却总是说:“我不管谁管,这是作为一个媳妇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