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邢渭林)丹凤县竹林关镇竹林关村邢书民、邢剑波父子俩,坚持4年在山上植树200多亩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
2010年7月23日,竹林关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泥石流袭击,邢书民家建在大柴沟渠旁的4间两层楼房,底层被泥石塞满,成了危房,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想,要是坡上都栽上树,这种灾害就可能少发生,自己50多岁了,外出打工很少有人要,不如把本组界牌岭的几百亩撂荒地栽树,能改善环境,或许还能有些收入。
他去地里一看,全是一人高的蒿草、葛藤架,仅凭一人之力是很难实现的,就想让二儿子邢剑波一同植树育林。当他去村上租地时,别人开玩笑说:“你一辈子都不种庄稼,现在还上坡栽树,是胡整哩!”娃他妈见他当真要栽树,就劝他,“大儿子住在烂楼房里,楼梯都是木头搭的,你不管却去花钱栽树,后半辈子弄下乱子,就成娃的麻搭啦!“他听不进这些,每天5点起床背着干粮上坡,饿了就着凉水吃,困了在坡上草庵歇歇脚,傍晚摸黑回家。
头年秋季,他整出了二三亩地,种了几百斤女贞树种籽,谁知那年冬春连旱,出苗率极低,他心里像冬天喝了凉水,却不愿退缩。第二年春,他请工一边整地,一边剪杨树、柳树枝往地里插,实在找不下杨柳枝,就请人在河滩挖柳树苗,为找到更多的树苗,他跑到丹江上游的娘娘庙隧道河滩、商南县柳树湾去挖,还跑到了寺坪、月日等镇买树苗。树苗运回到坡底,全靠人工一捆一捆扛上山,眼看面积一天天扩大,整地、找树苗、栽树、浇水活路多了,靠一人管理不行,他就叫儿子剑波放弃在西安装电梯的工作回来帮忙,当植树面积增至五六十亩时,靠人工担水远不能保证成活率,爷俩就投资4000余元,购买发电机、水泵抽水浇树,可水源在沟底,树苗已栽到了距离水源200米的坡顶,水泵扬程只有170米,发电机功率也承担不起高扬程的负荷,只好在半山腰挖蓄水池,把发电机、水泵抬到蓄水池二级抽水。
管理中最难的是除草,不光开销大,而且急不得,树苗小扎根不深,锄得深可能损坏树根,甚至连根拔起,只能让妇女用手拔树周围的草,稍远点的再锄,最怕的是葛藤,根系深生长快,若不一次割蔓挖根,十天半月就将树苗缠死,这是坡地植树管理除浇水外又一难题。每除一遍草需10多天,一天需要30名妇女,就要1万余元的工钱,每年除3遍草就需5.4万元,还不包括常年请的4名男劳力。为了把树栽好,需要投入资金,邢书民不得不将栽树的事安排好后,就近到桃花谷工地揽些小工程,挣来的钱用于买树苗、开工钱、买汽油等开销。4年下来,近200亩的山地上栽上了柳树、杨树、香樟、石榴、黄栌、樱桃、梧桐、棕树等30余种苗木,而邢书民父子已投资40万元,不便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背上了20多万元的债务,但那10万株郁郁葱葱的树林,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