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宋新强)从2007年9月起,进入商南县人大机关工作至今整7年。在这7年里,我从一个“门外汉”,渐渐历练成为一名熟悉业务的人大工作者,尤其是人大全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给我以深刻启迪。
初到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上班,我脑子里还真有点发懵,看到法工委璩主任忙个不停,我就是插不上手。这一年的10月正值换届,法工委承担的是会务任务。璩主任一边在忙着写人代会用的对联、标语、主席台座次名单、主会场和主席团会场座签、6个代表团分会场布置方案等,一边还要联系人到西安购置花卉,因为开大会前一天要把会堂花团摆好。摆花团请的是懂得插花的内行人,还得要工作人员日夜看管,生怕摆的不合格。花团摆好了,就能为会议举行营造热烈的气氛,是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会务工作头绪很多,还不止这些。譬如大会开始时,璩主任还安排人看看主席台上哪位领导没有到,要及时打电话联系;座牌放的对不对,得仔细检查;要从宾馆拉开水到会堂,供代表喝茶等等。这些工作对我来说,从来都没有接触过,一件件都很新鲜。要干好这些事情,没有细心、韧劲、吃苦精神,没有巧的方法、高效率和灵活应变能力,还真是难以担当。璩主任认真细致的工作方法,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是给我踏进人大门后上的活生生的“第一堂课”,意义非凡,影响深远。
2007年11月,我已是人大法工委主任,璩主任已调离人大法工委,去县法院就职,我已没有了“靠山”。次年4月,头一次遇到执法检查工作,我照搬以前的做法,制定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执法检查方案,又为领导起草了讲话稿,总算按时完成了任务。谁知把东西交给分管领导后,方案和讲话稿的大部分内容都被作了修改,我看后无比自卑。最难以接受的是在检查结束,我起草完执法检查报告,及时交给了分管领导审核。当分管领导叫我进入他的办公室,递给我报告一看,心里直打鼓。领导从字、词、句,直至标点符号、语言逻辑顺序上,全部作了修改,简直不像原作,而是领导的新作。我的分管领导原是县委办主任出身,思考问题非常缜密,文字功底非常扎实,文章要过他这一关非常困难。他见我表情与往常迥异,就给我讲:你要从以前法院思考问题的角度中转变过来,不要照抄照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这便是我踏进人大大门后上的“第二堂课”,教会了我思考问题的方法,使我在人大工作中受益匪浅。
2008年7月,天气炎炎,酷暑已到,县人大常委会对第五个普法宣传和依法治县工作检查即将开始。县人大常委会和县政府都非常重视这次检查工作,共安排了近40个检查点,范围涉及机关、镇、企业、学校、农村和社区,区域横跨丹江南北,检查时间一个周。人大常委会检查组约10人,先后到县城关小学、财政局、县高级中学、城关镇、秦东集团等丹北检查后,又陆续到丹南的湘河、白浪、赵川、十里坪几个偏远乡镇检查,委员和代表们跋山涉水,不辞辛劳,通过听汇报、查资料、走访座谈等形式,基本掌握了全县普法和依法治县情况。这是我进入人大后,头一次跑遍全县14个乡镇,而且是一次深入全面的检查活动。我原以为,委员和代表们面临人多、点多、天热,会走马观花或中途减少几个检查点,但万万没有想到,委员和代表们每到一处,都看的非常认真,问的非常仔细,而且还非常专业,从没有看出有什么敷衍应付的意思,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人缺席,也没有一个人怕热叫累,真令我惊讶。委员和代表们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深入实际、认真负责、敢于担当、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他们出色的工作表现,是给我踏进人大门后上的“第三堂课”,激励我在人大要不断地奋发有为,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说实话真话,努力完成好人大各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