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财富生活

“戏曲之乡”的忧思

2015-02-12 09:38:58 来源: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崔建国)1950年10月商洛剧团正式成立,富有传奇色彩的花鼓戏、道情戏老艺人刘全兴、毕占成、刘书彦等被先后吸收进了剧团,刘浩智、辛书善等年轻人经过层层选拔进入了剧团队伍,由老艺人悉心传教。1956年春,花鼓戏《夫妻观灯》《回河南》《西楼会》《桑园配》正式向商洛人民亮相。《夫妻观灯》参加了“陕西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即荣获演出一等奖、剧本一等奖,主要演员分获表演一等奖、二等奖。不久,代表陕西去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音乐周”演出活动,受到毛主席、朱德、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58年1月31日,商洛剧团改编的《一文钱》在西北五省汇演中一炮打响。1959年10月《一文钱》被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发行全国,乃至东南亚。1960年商洛剧团排演了商洛道情《水泼大红袍》《梁山伯与祝英台》《洪湖赤卫队》等剧目,其中《水泼大红袍》在西安汇演中名列前茅,商洛又一次展现出无穷魅力。
  上世纪七十年代,商洛剧团排演的十大革命样板戏之一的《龙江颂》在西安汇演中又一次倾倒了省城西安戏迷。为迎接国庆三十周年,剧团创作排演的花鼓戏《屠夫状元》获省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剧本创作甲等奖。1981年5月,商洛剧团创作排演的花鼓戏《六斤县长》在西安人民剧院连演50场次,场场爆满,剧本荣获1982-1983年度全国优秀剧本奖。1983年2月24日,该剧组受文化部邀请进京汇报演出,此后又赴天津、上海、武汉等地交流演出,被赞为商洛山区的文艺明珠,使商洛剧团走向全国,造就了又一次辉煌。1990年陕西省小戏会演,商洛道情《农家媳妇》获得五项一等奖。
  1995年创作演出的现代花鼓戏《山魂》在陕西省汇演获一等奖,参加全国现代戏年会演出,商洛剧团被正式接收为“中国现代戏曲研究会”成员团。2002年创作的花鼓戏《月亮光光》参加陕西省第三届艺术节获得优秀剧目奖及编剧、导演、作曲、表演等八个单项奖。2003年参加了第八届中国戏剧节,一举夺得了中国戏剧节最高奖——曹禺戏剧奖·优秀剧目奖之特别奖和七个单项奖。随后,《小官小贩小教师》《鸡凹窝人家》《商君商於行》《秦俑魂》《大云寺》《山魂》的相继演出,一次又一次将商洛剧团推向高潮,每次文艺汇演全省十地市无可匹敌。
  2006年6月、2011年11月商洛花鼓、商洛道情分别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早在1985年省文化厅为了表彰商洛文化人对全省文艺事业的贡献,为商洛赠送了“戏曲之乡”的条幅,从此戏曲之乡成为商洛文化的代名词,“戏曲之乡”这张名片为商洛增添了无尚光荣。
  但是,商洛剧团目前专业团队处于青黄不接,后继乏人阶段。
  目前为商洛剧团写出和改编剧本的作家群以及音乐美术,有的已经离世,有的已经调离商洛,有的已经进入古稀之年,刘安民生于1939年、田井制生于1940年,被列为国家级的商洛道情传承人刘浩智生于1936年,辛庆善生于1934年,辛书善生于1940年,李志贤生于1936年。同时,人才流失严重,投入不足等问题也严重制约了商洛特色剧种的传承和发展。
  一部戏剧,要有编剧、作曲、导演、演员、舞美等多方协调才能打磨完成。由于商洛花鼓和道情是富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戏,其语言表达方式,曲调唱腔都是来自于商洛群众生活之中,编剧、作曲就要了解剧种,了解商洛的风土人情,熟悉群众语言和音乐元素、喜爱花鼓道情等等。但目前编剧、作曲后继无人,剧团没有主创队伍。
  谈起商洛花鼓和道情目前的现状,老一代戏人都觉得惋惜不已。商洛花鼓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辛书善说,他为商洛花鼓作了一辈子的曲,如今后继无人,眼看着这个剧种就要失传,遗憾得不得了!商洛道情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浩智也为商洛道情目前的状况感到惋惜,老人不住地叹息,我们不在了,这些传统的东西还能延续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