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倾茶事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当时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北美殖民地的茶叶销售,茶叶价格远低于本土私茶。英国的茶叶倾销引起北美人民愤怒,于是一群“自由之子”假扮成印第安人,登上商船,把几百箱茶叶倒入大海。波士顿倾茶被认为是热爱自由的北美人民反抗英国统治的一个象征。
这是教科书上所写的内容,也是波士顿倾茶事件最一般的解释。这些史实没什么问题,只是有些问题的逻辑难以理解。
一个难以解释的地方是:18世纪的北美人民普遍饮茶,茶叶几乎成了生活必需品。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北美殖民地的茶叶市场,输入的茶叶价格比走私茶便宜百分之五十。北美几乎不产茶,私茶都是来自贸易过程中的夹杂私带,大部分是荷兰的走私茶。东印度公司输入的茶叶都是来自印度的正品行货,价格比水货还要便宜一半。生活必需品价格降了一半,高兴还来不及,当地人民怎么会愤怒呢?
用常理想想就知道,普通消费者是不会愤怒的,愤怒的是茶叶走私贩。他们的生意被政府垄断的低价给打败了。在整个北美殖民地,私茶贩子肯定是占人口少数的,让他们代表北美人民,显然言过其实。
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我给大家简单地复一下盘。
1756至1763年,英法两国进行了一场争夺殖民霸权的战争,史称七年战争。英国是战争赢家,拿到了加拿大全部殖民地,不过却背上沉重的债务。在英国议会那里,战争是为保卫殖民地而打,殖民地人民理当承担军费。于是一大批增税法案通过,对输入殖民地的玻璃、纸张、颜料和茶叶等征收进口税。
这些增税法案损害了北美人民的利益,他们打出“无代表、不纳税”的旗帜群起抵制。英军士兵和北美人民的关系恶化,甚至还发生了流血冲突。迫于形势,英国议会陆续废除了大部分增税法案,剩下的重要税只剩茶叶税。
英国在北美征收茶叶税由来已久。这种征税并不直接针对消费者,而是针对东印度公司。英国政府授予东印度公司茶叶垄断权,征收每镑茶叶25便士的税金。东印度公司不能在北美直接卖茶,而是需要在伦敦拍卖,由伦敦商人运到北美销售。高昂的税收和复杂的销售体制无疑抬高了北美茶叶价格,这导致东印度公司的茶叶销售不畅,大量积压。北美市场上的私茶反而流行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