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英国和殖民地关系恶化,此起彼伏的“抵制英货”运动让东印度公司的茶叶更加滞销。东印度公司拖欠着政府税款,他们非常焦急。在他们努力游说下,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法案规定,从英国出口的茶叶可全额退税,只需向殖民地海关缴纳每磅3便士的茶叶税。此外,东印度公司可以直接在北美销售茶叶。《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基本只涉及茶叶事项,因此被称为茶叶法案。
茶叶法案通过,大量印度茶叶涌进北美,市面茶价大跌,直至比私茶还要低得多。北美很多茶商破产,他们将愤怒指向东印度公司。茶叶变成了暴政象征,饮茶变成了支持英国人的行为。当时很多茶商宣传,“不要饮用这种受到诅咒的东西,因为恶魔会随着这种东西进入你的体内,立即使你变成一个叛国者。”在茶商的宣传鼓动之下,拒绝饮茶,改饮咖啡成了北美人民的政治正确。
1773年11月,7艘大型商船浩浩荡荡开往殖民地,其中四艘开往波士顿,另外三艘开往纽约、查理斯顿和费城。消息传来,北美媒体大肆抨击,纽约、查理斯顿和费城三地的茶商失去进货的勇气,数千吨的茶叶被运回伦敦。四艘茶船在波士顿抵岸。12月16日,在塞缪尔·亚当斯领导下,60 名化装成印第安人的“自由之子”潜入茶船,将342箱茶叶全部倾倒入海。英国议会大怒,很快下令封锁波士顿港口,要求惩罚肇事者并索赔,并宣布对殖民地加强管者。殖民地和母国的关系骤然紧张,独立战争最终爆发。
这就是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全部。当时英国政府并不是如后来美国人形容那样,蛮横无度,征索无止。新增税收在逐渐地废除,开枪弹压示威的英军士兵也被审判,贸易也在逐步放开。只是由于当时殖民地和英国政府的矛盾已十分激烈,任何损害既得利益的事情,都会被无限放大。在当时历史情境下,即便不发生倾茶事件,也会有其它类似的导火索。
北美人民反抗英国统治、追求自由的精神确实应该颂扬。就波士顿倾茶事件本身,它更像是一起贸易保护事件。那些茶商们追求的并不是自由贸易,而是英国茶叶被关税阻碍而产生的额外利益。从这点看,他们的境界不应被高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