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性,队伍难管理
“协警的身份是历史遗留问题。”丹凤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所长白引宏告诉记者,协警招聘一开始就是临时性的,最初由各单位自主招聘,当临时工用,好多制度没有跟上。记者在西安市公安局碑林交警大队采访时也了解到,有些协警是通过公益性岗位进来的,有的属于下岗职工安置,“区上和市上用工的待遇也不一样”。
用人的临时性造成队伍管理上的困难。“国家一直没给协警认可,他们没有正式的名义,各单位警力不足时自行招聘一批,过一段时间案件少了或是单位领导换了就有可能被清理辞退。”白引宏认为,这样一个地方一个政策,变来变去对警队的冲击很大,间接造成了一些协警把这份工作当做就业的跳板,临时过渡一下,工作效率低,服务态度差等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公安部十几年前就曾发文要清理协警,现实根本就清理不了,这支队伍不可或缺,甚至亟待补充强化。”李志学用一串数字说明了这个问题。从比例上看,全省协警人数将近占到公安队伍的一半,在发达沿海城市这个数字达到1比5。即,1个正式民警带5个协警。而且,在丹凤县,50岁以上民警多达三四十人,如果再按以往临时用工的方式,“再有3年,队伍就会出现青黄不接的状态。”
门槛高,难入正式编制
无法解决身份和政治待遇问题,让很多基层协警看不到前途,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道门槛就是进入正式在编民警的门槛比公务员还高。“必须先考公务员,才能当警察”。商洛市公安局政治部一位民警告诉记者,进入公务员序列后,才能有机会通过考试培训录入警察队伍,其中一些人虽然有了公务员身份,但由于年龄、职务的限制,仍授不了警衔,不能成为正式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