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洛人 > 商洛人新闻

【商洛人】把读书作为人生最快乐的事情——听刘建中教授谈读书

【商洛人】把读书作为人生最快乐的事情——听刘建中教授谈读书

2018-09-13 15:47:59

来源:商洛之窗

采访札记

  刘建中,根在商洛,人在东莞。记者与之谈读书,他兴奋地说要跟记者把藏了很久的一瓶老茅台立即干掉。当得知记者并未抵达东莞,而是通过微信采访时,他又立即就记者列出的采访提纲,逐一认真回答。他说,愿意跟他谈读书的人,是他真正的朋友。其实,他读书的痴情,早在他还没有离开商洛的时候,记者就有所耳闻。只是能坚持数十年,至今他仍然把读书当作人生最大的乐趣,是记者没有想到的。刘建中是知识分子,刘建中是读书人,他的故事,值得分享!

张志宏:

刘建中:

  我是东莞读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2014年全国首届书香之家评选活动结果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我的家庭荣幸入选,成为一千家"首届全国书香之家"中的一家。

  我是由所在城市东莞市宣传部、文明委、妇联会香、家庭阅读委员会推选,由中共广能东省委宣传部、文明委、省妇联、省全民阅读推广办四家联评,推向全国的。

  当时公示的名单中,东莞有两家入选,商洛也有两家入选。全国各地都很重视这次评选,评选出来的家庭都参加了隆重的佩红带花颁奖仪式。我和我妻子是在广州市的珠江宾馆接受广东省领导颁奖的。

  图为原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长慎海雄同志为刘建中(右三)余良秀家庭

  颁发“广东十大书香之家"荣誉证书

  2012一2014连续三年得到东莞市全民阅读先进家庭、广东省十大书香之家、全国首届书香之家三级读书荣誉,是我始料不及的。比我和我家藏书多、读书好、贡献大的家庭很多很多。我不过是幸运儿,头上带了个报纸折的帽子,走运撞上了全民阅读的大好事。不过,我和家人心怀感恩,十分感谢社会各届朋友对我读书生活的肯定和鼓励!在全民阅读的进程中,起好促进和带动作用,我更感责任重大。

张志宏:

刘建中:

  我是学中文的。读的最多的是汉语言文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现当代文学名家大家的作品,包括咱商洛五十年代到改革开放时期涌现的作家的作品,岭南改革开放后二十五年的作品集,我大都阅读过,有的还作过深入地学习,如贾平凹为首的陕西文学大军的作品。其次,热衷于读外国文学经典,对俄罗斯文学特别喜欢,研究过契诃夫系列小说。这是贯穿我一生的文学阅读。根据工作需要和时代发展,我也不断地阅读政治、经济、历史、党建、社会、心理、生物诸方面的专著,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养成自已的人格和思想。尤其让我反复阅读的是马克思著作、毛泽东著作、共产党的历史,这些书给了我教学研究和认识时代发展提供的好处,是别的书代替不了的。

张志宏:

刘建中:

  我从陕西商洛山到广东大岭山,从北方到南方,有一个不能割断的精神纽带。商洛的文化滋养了我,东莞的文化发展了我。南秦文化的刚强坚毅和南粤文化的宽厚变革,都是读不尽的大书。读志方知地气暖,经冬才有岁寒心。我读《直隶商洛志》,我感概商洛人太有文化了,认为没有商洛山水,陕西冷娃冷不起来;读《东莞县志》,我同样感慨东莞人太有文化了,没有东莞人的荔枝莞香,就没有鸦片战争、华南抗日和“三来一补",百粤就跃不起来。商洛人爱祖国是从爱读书开始的,有良好的耕读传统。东莞爱祖国也是从爱读书开始的,也有良好的人文积淀。但凭心而论,以史而论,商洛人读书读的早,有商鞅古城为证,有四皓先贤为贤,东莞人读的活,有袁崇焕为证,有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事实为证。所以我说,商洛人东莞人,江山代有才人出,都有不同春秋下的不同热爱读书的人,把中华文化的香火一代代传承到今天。当然,商洛有商洛的特色文化,不读书,不足以深入地认识商洛,不足以跨出商洛看商洛。东莞有东莞的特色文化,不读书亦不足以正确看待东莞,不足以把东莞文化放在历史长河和时代大背景下去把握。

  我在商洛生活和工作三十年,读纸质书也读山水书和民俗,以兰花为标识,追求高洁的理想和不甘平庸的人生价值,是读书改变了我的贫困人生,改变了家人的生活状态。在商洛,我是爱读书的穷小子中的一个,值得自豪的,是我养成了始终与书为伴的良好习惯。

  到了东莞,我仍然热爱着读书。无论面临的生活环境多么陌生,也无论生存压力多么大,有书就有了希望和信心。我能成为全中国到东莞创业者中爱读书的一员,所享受的读书快乐是比前三十年上了一个台阶的。因为知道了中国地大物博和世界变化的大小,读什么书更有益于自已、家人、他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更能体会到读小书和读大书,读有字书和读无字书,读纸质书和电子书,读人家书和写自已书的不同。

张志宏:

刘建中:

  当教授是我一生的梦想。这梦想,起于商洛山,圆于水濂山(在东莞)。我1978年考入西北大学学习。学习期间,最让我敬佩的是教过我的哪些教授们。他们教学生诲人不倦,搞研究一丝不苟,给我留下的教授精神就是现提倡的工匠精神。

  为了圆我当教授的梦,我个人的四十年紧跟改革开放步伐前进。读书中一道道坎,读了本科读硕士,读了硕士读博士,差不多奋斗十年。研究也要过一道道坎,讲师论文、副教授论文、教授论文,也差不多要二十年努力。既然当教授梦是一生的梦,学术研究也就必然成了我终其一生的梦之目标追求。为研究而读书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我每一梦想实现阶段的必须。事非经过不知难,当过了教授才知道研究不容易,才知道马克思"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的教导,不仅过去是,现在是,而且永远是我们科研的真理。因为坚定信心,服从真理,不忘初心,我突破了一道又道艰难险阻,实现了讲师一一副教授一一教授三攻关,完成了教研道路上的自我超越。

  刘建中为公安警察讲“多读书 读好书”专题

  把我的一切研究归结为四大领域: 一是文学研究。分为国内作家作品研究,以《突破与超越》为代表(甘肃文化出版社2011年),外国文学研究以《契诃夫小说新探》(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为代表。二是文化研究。传统文化研究方面以《国学四维说》《中国文化发展之思》(国家行政出版社2016年)为代表。地方特色文化研究方面,以《大岭山上荔枝红》(中华工商出版社1979),《 寻访莞香》(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东莞文化建设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为代表。三是写作研究。主要为党政干部怎样提高写作水平而研究,参加编写了《党政干部写作教程》《实用应用文写作》,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再版了多次。四是道德教育研究。编写了《家教歌300首》,由陕西教育出版社先后多次再版,并作为扶贫工程的捐献书。编写过《公民道德歌》(商洛日报全文发表)、参编过《东莞市民道德劝言》,写过《东莞市民道德劝言》专题解读十讲在东莞日报连载。五是特色文化研究。我研究过商州文化,写过论商州文化的特征文章发表于《陕西日报》。研究过客侨文化,写过客侨文化三论,发表于《珠江论坛》,其中一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报》。研究过乡愁文化,写过若干乡村资源整合的文章给政府作咨政参考。

张志宏:

刘建中:

  有一点小贡献而已,算不上卓著。对莞香文化的持续二十多年的跟踪调研和不断地发掘,发表这方面的文章比较多。莞香文化这个旗号源自我最早写的《莞香的历史源源及其特征》(发表于《东莞党校》校刊2008年第4期),后被广泛引用倒是客观事实。用莞香文化作标识来整合东莞多元多样文化元素,把东莞城市市花改成莞香花,出自我的一孔之见,也是大家公认的事。我研究香不是为研究而研究,而是兴趣所至,但也受中国香文化之风熏陶。我年青时读屈原,离骚中的香花香草就是理想的寄托。脑子里,凡是梦想都开花。在商洛的那些年,我梦想在我心中的花是兰花。我写过长赋《爱兰歌》,散文《兰斋赋》,《陕西日报》发表过。到了南方,我的梦想在心中开出的花,是荔枝和莞香。读苏东坡,越发认定这一生中的香就是兰香、荔香和莞香。近三十年,我完成了《兰斋小语》《大岭山上荔枝红》和《寻访莞香》文学写作,终二十年调研和写作,完成了国内外集学术性、专业性、原创性、实操性于一体的小百科一式专著《莞香文化导论》,国家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2017年出版,全国发行,正好适应了本世纪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大潮。中国香文化从本质上说是最能代表中华文化传统的核心精华之一。

  刘建中著作《莞香文化导论》

  总之,读书伴我走过的四十年求学路、求知路和圆梦路是充满艰辛又充满快乐的。我如果没有读书的执着和毅力,就没有相应的研究成果;没有我的研究成果做支撑,就没有我的新闻宣传、干部教育和文化咨政平台;没有这些平台为我展示有限的才华,我也就不可能实现当教授的梦想,就不可能成为有所创新有所贡献的香文化学者。

刘建中简介

  刘建中,字丹竹,号兰斋居士,又名丹竹居士。外号“莞香刘”。2013年中国香文化传播突出贡献奖。2012、2013、2014东莞书香之家、广东十大书香之家、全国首届书香之家荣誉获得者。现任东莞市沉香协会副会长,莞香文化研究会会长;东莞市政府专家组心理咨询专家,中国心理研究会会员、作协会员、东莞文联委员、作家、评论家。他是东莞党校教授,原文化教研室主任,是东莞研究地方文化有突出成绩的人,被媒体称为“莞香文化的倡导者”“传统文化的继示者”“地方文化的发掘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他提出的“用莞香文化整合东莞文化元素”的理念,用莞香花作为东莞城市标识的建议,用我们的节日统筹各地地方节日的观点,特别是他为市民讲堂开设的《莞香与东莞文化》《品香悟道》《塑造阳光心态》《文明从我开始》《香文化与道德修养》等课程,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他长期致力文化教学与研究、文学创作与文化批评,发表著作有《中国莞香》《兰斋香语》《突破与超越》《兰斋小语》《兰斋心语》等十余部。2000年以来,他把读书和莞香文化密切结合,从中寻找可以发扬光大莞香文化的史料并加以运用。他找到了香港因莞香而名的依据、找到了林则徐“以香代烟”的奏折记载,找到了莞香作为明清贡香的借据等,他将这些史料的发掘和利用有效地服务于地方文化,为莞香文化的复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深圳沉香研究会、莞香文化研究会的特约研究员。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