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洛人  »  能人能项

王生金——五十四年以山林为家

2010-03-11 16:38:25

  在洛南县三要镇北岭的大山中,三间破旧的土坯房内,长年驻守着一位须发苍苍的老人,他就是远近闻名的三要镇三要街村老护林员王生金。1953年进山护林的王生金,窝居深山54个春秋,以树为伴,以山为家,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变成如今的耄耋老翁。

  提到王老,远近闻名,人人盛赞,大家都尊称他为“山神”。老王会唱山歌说古经,为人简朴,待人和蔼,虽然目不识丁,但对毁坏山林树木者,则不论亲疏,秉公处理。54年来,独自一人守山护林17000余亩,使管护林区的油松覆盖率达90%以上,现有成材林木经济价值达千万元以上。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王生金生于1925年,五岁时父母便相继离世,其后一直与兄嫂相依为命,苦涩的年代人们的生活困苦不堪,大都以打柴为生,三要一带的山林大都被砍伐殆尽,王生金所在的五星大队(现三要街村)集体林场更是未能幸免,不但没了树木,连荒草都被人们割去当柴烧。十五岁那年,王生金跑到莽岭南山地主山上砍柴而被打的死去活来。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务出自己的林子。

  1955年,王生金当上了村上的护林队长,便开始带头在山上植树造林。1956年春,植树造林运动在当地进入高潮,王生金便从南莽岭采回松籽,到北沟育苗,然后分给大家栽到山上。这其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北井生产队的李群山、刘英子两人上午放工时不急着回家,下午上工时却总是先到,王生金感到很纳闷,后来才知道因缺粮和节省体力,这两人放工后都不回家就躺在山上休息,直到晚上才回家吃饭,王生金深受感动,从此下午上工时便在自家盛上一罐玉米糊糊给他们吃,不料有一次盛饭用的瓦罐被山上滚落的石头打碎,王生金心疼不已,但一想到能早日把集体的林子造起来,他便又买了一个继续给他们送饭。在老王和全村人的努力下,北岭渐渐有了绿意。1965年7月1日,王生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既感到自豪又深感责任重大,为了方便育苗栽树和防止牛羊肯吃幼苗。他便在山头搭建哨棚住到山上。苦自不必说。一年过去了,护林队里比王生金还年轻的护林员都走光了,只剩下他一人。这时,家里人也劝他不要干了,他倔强地说:“山刚封,树没大,要被牛羊糟蹋了,你们安心吗?”他决心一人肩负起一万多亩山林的看护任务。

  一般来说,栽树只能在冬天和春天进行,但为了使林场尽快成规模。王生金便尝试着在夏天和秋天栽,经过反复的试验,这些树竟然成活了。由此他还总结出了一套夏秋栽松树的方法。为此1998年,德国护林防火专家还专程赶到三要,向他学习经验技术。从1983年开始,老王一年四季边守山管护边修剪松枝,每年冬天还组织大伙到山上捡拾干透的树枝,供给全村四五百户群众做饭用。为防止冬天烧荒引起火灾,每年秋天王生金都要把山林与耕地交界处的荒草割掉,开出四五公里长的防火带。

  为了巡遍所有的山,看护好每一棵树木,老王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四五点就起床,一把镰刀,一把锄头,再加一个馒头,就开始巡山了。遇到农闲偷伐树木的人多的时候,他甚至整晚都呆在山上,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王一坚持就是54年。王生金老人现在住处离三要街十几里路程,山里目前仅剩下他一户人家,至今不通电,老王与老伴就在这三间没有通电的土坯房里一直生活到现在。1997年国家实施移民搬迁工程时,居住在山上的十多户人家都迁到了山下,可王生金任凭儿女们和村干部怎么劝说,他都不愿意离开。“呆沟底下不行么!山上要是有人搞破坏咋能看见?我现在呆在山上,哪一块出现啥情况,我都能看的一清二楚”。老王就这样一直坚持着……。

  多少年过去了,村里人的日子渐渐好起来了,但老王还是和以前一样过着“世外桃源”的艰苦生活,村里的人都纷纷劝他不要再干了。但他毫不动摇。54年中,村里给他的护林工资,从起初的每年几十元到现在的五六百。基本生活都很难保障,都说太少了,可是,老王却从不埋怨,而是日日夜夜、春夏秋冬地坚持干着。在方圆几公里无人家的山林中,老王独自一人,心怀坦荡,饿了吃土豆,饥了采野果,渴了饮山泉,长期听松涛,伴松眠,从未离开过林场。当我们问到老王这样做值吗?他沉默了一会说:“为世界、为后代么,光为我个人能咋?和这些树呆在一起我心里踏实”。

  • 相关阅读
  • 最后的皮影艺人

      8月25日,商州区洪门河乡磨沟庙村村民王建良家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日本神田外国语大学学者三夏毅夫等一行7人在省民间艺术剧院杨飞老师的陪同下,调研、考察商州皮影发展状况。看到远道而来的客人,王建良有点...

    时间:03-11
  • 周 朋——商洛走出去的歌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梦,去努力,去奋斗。今天的《百姓故事》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位曾经为自己的梦,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一名知名歌手的年轻人,周朋。  见到周朋时,他正应邀在商洛广播电台做...

    时间:03-11
  • 中国特色成功学创始人孙启舜

    孙启舜,1952年出生,陕西柞水人,先后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设计制造专业,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理论研究班,中共中央党校党建研究生班,获中共中央党校法学硕士学位,系全国著名邓小平理论研究专家,全国“人...

    时间:03-11
  • 只研朱墨写春山

      李波,出生于商州,现居西安。199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陈国勇山水硕士研究生班。陕西省美协会员、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理事。其国画作品先后入展“建国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

    时间:03-11
  • 镇安县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胡广勇

      镇安县回族汉子胡广勇,创业十多年来,不仅带动众多镇安乡亲共同创业,而且多次帮助他们成功维权,挽回了大量经济损失。  羊肉泡馍,是西北人十分喜爱的一种美食,胡广勇的第一桶金,是从羊肉泡馍里捞出来的。...

    时间:03-11
  • 镇安家政女肖苗

      艰难的求学之路  2001年7月13日,是一个让全国人民都兴奋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们中国人的奥运梦想实现了,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进行。  肖苗是在早操后校长的讲话中得知这一消息的,当时,她还是镇安县...

    时间:03-11
  • 月日滩上领头雁—刘书学

      丹凤县月日乡保仓村位于丹凤县城东南11公里的丹江河畔、月日滩下游,四周流岭山峦环绕。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166户、1021人,过去是一个“花钱靠贷款,吃粮靠救济,水路都不畅”的穷山村,当时有句顺口...

    时间:03-11
  • 优秀女支书—杨松梅

      表她,失去了村医的丰厚收入和悠闲清静的日子,克己奉公,勇挑重担。她,迎难而上,艰苦创业,使昔日贫穷落后的毛坪村迈入了小康村行列,得到群众的爱戴。她就是丹凤县武关镇毛坪村党支部书记杨松梅。  年近花甲...

    时间:03-11
  • 一个“80后”画家的骄傲与忧伤

      6月3日这天,洛南县城的阳光格外的好。对于小女孩广青来说,这些阳光都是属于她的。  这一天,“广青水粉画装饰画作品展”在洛南县城隆重揭幕。对于洛南县所有书画界的朋友来说,这个生于1987年的小...

    时间:03-11
  • 野山愚公杨宝林

      乘车从镇安县城出发,上西康高速下东坪服务区,沿冷安油路向东南方向走一个半小时,就到了镇安县米粮镇树坪村。  树坪村村支书王春林介绍说,2002年,米粮区白塔乡东山村合并到米粮镇树坪村,东山村有6座大山、...

    时间:03-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