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决定出路,机制撬动资源,载体搭建平台,整合带来希望。一年的有益尝试为我们加快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探索了新的路子。一年的扎实工作,使我县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基础条件有较大改善。一年来,我们通过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安全饮水、通村水泥路、国债沼气等各类涉农项目,建成通村水泥路320公里、通组水泥路103公里,21个示范村行路难问题彻底解决;建设蓄水池217个962立方米,埋设供水管道240公里,解决了3801户16771人的饮水困难,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安全饮水率达到100%,电视入户率达到95%,电话入户率达到80%。基础条件的改善,为我县农村发展奠定了发展基础。
--农村面貌大改变。21个新农村示范村累计改造危房249户,实施移民搬迁246户879人,"四改"5415户,修建沼气1127口,硬化村内巷道1421条53公里,硬化院落4474户50万平方米,栽植各类绿化苗木18万株,成功打造了棣花镇许家沟村、寺坪镇牌路河村等一批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 "田园式村庄"。农民们感激党的富民政策,享受着项目整合和"五大建设"带来的新变化,谋化着更大的发展。
--主导产业有较大发展。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果、畜、药、菜、劳等主导产业得到大发展。丹凤葡萄酒厂已建设优质葡萄基地3000亩,华茂牧业肉鸡养殖基地已扩展到全县三分之一乡镇,兴农肉牛养殖已辐射全县7个乡镇。 2009年,中药材达4万亩,大棚蔬菜达1万亩、养猪50万头、肉鸡500万只,输出劳务7万人,初步形成了以棣花万湾设施蔬菜为代表的生态农业示范小区,以商山、王塬畜牧业、药业为代表的高效农业示范小区,棣花至武关28万亩优质核桃林带,流岭、蟒岭20万亩优质山茱萸林带。2009年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达到3500元,高于全县3350元的平均水平。
--基层组织"三力"大提高。建起了村级标准化党员活动室、村级卫生室21个,农家超市24个,做到了农民看病不出村,购物有超市,活动有阵地。全面开展村级组织"升级晋档"活动,建立健全村级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理事规程,坚持村务公开,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村两委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2009年,21个新农村示范村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和谐,无一例刑事案件和越级上访。
虽然我们在以扶贫重点村为基础、以大扶贫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许多不足和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民生、夯实发展基础的高度,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推动全县扶贫开发再上新台阶,努力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明富裕的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