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县县长 林录印
作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份和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地,柞水县的经济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循环经济的发展之路,在破解发展与环境保护双重难题中,继续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头,努力推进率先突破发展。
一要着眼生态立县,坚定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要在不断深化县情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坚持生态立县、循环发展的理念和产业兴县、工业强县的发展方略和生态强、经济强、社会管理强的发展定位,围绕一个目标揽全局、两大工业立支柱、三大产业为主导、四大项目促增收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加快建设“一区三基地”(西安第二生活区、钢铁及有色金属材料基地、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绿色农产品基地),实现与关天经济区的有机对接和融合。要围绕落实《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决定》和《加快培育壮大循环经济产业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柞水县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把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取向,坚定不移地扩城兴园强龙头,打造经济核心区,推动县域经济循环发展。在循环经济的推进手段上,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主体的原则,把长期战略目标和近期工作重点结合起来,把社会整体推进和重点领域突破结合起来,把试点示范与循环产业体系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土地、财政、税收等政策导向不断完善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上,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形成具有柞水地域特色、产业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二要立足突破发展,精心打造循环经济核心区。推进矿产业的循环发展是我县发展循环经济的重中之重。我们要依托小岭区域内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大西沟铁矿、陕西银矿等矿产龙头企业,坚持大产业构建、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的方向,集全县之力规划建设引领全县循环经济发展的小岭循环经济工业区,力争到2020年把小岭循环经济工业区基本建成全省一流的循环工业经济示范区、“关中—天水经济区”中最具活力之一的经济板块和带动柞水经济率先突破发展的核心区,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优势的陕西现代钢铁和有色金属材料基地。在小岭循环经济工业区的功能分区上,我们要坚持以大西沟矿钢一体化为核心,以铁、银、铜等优势资源为依托,突出抓好铁矿采选及深加工、银铜深加工产业链、尾矿综合利用产业链、水循环四个循环产业链建设,尽快形成循环发展、链条延伸、产业互动、关联配套的格局。要重点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利税、污染小、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精深加工项目,加快推进我县冶金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竞争优势的工业产业发展之路。要以减量化、无害化综合利用为目标,对高层次尾矿重点进行微晶玻璃、陶瓷和水泥等方面的研究和利用,对低层次的尾矿重点进行矿山回采充填、还田复耕、造林绿化、建筑用材、土地改良等方面的综合利用,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广无尾矿、少尾矿工艺,最终实现无尾矿生产的最高目标。要重点建设“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回用”的闭环式水资源循环系统,主要用于工业冷却水、农业灌溉、居民区绿化以及部分市政用水等领域。
三要彰显扩张效应,着力培育循环经济引领工程。在精心打造循环经济核心区的同时,我们还要在全县范围内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五大循环经济引领工程,不断彰显和扩大生态发展、循化发展的成果:一是清洁生产推广工程。认真贯彻《清洁生产促进法》,坚持以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为标准,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有步骤地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对污染物超标排放和使用有害原料的企业,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二是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工程。要按照产业生态链的内在要求,科学筛选和确定入园企业和项目,使各企业之间形成闭环型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要完善工业园区内污水管网,提高除污能力,协调落实中水回用工程,不断探索工业节水新路子。要严格按照土地利用“双控”指标,全面清理闲置土地,鼓励建造多层厂房,提高土地利用率,成为节约用地示范区。要加强园区信息平台建设,扩大资源流、物质流、能量流和技术流,培育核心产业链。三是新型产业培育工程。在大力扶持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环保等循环经济产业的同时,要培育服务业循环经济,提高服务业在园区中的比重,积极推进生态旅游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等方面建设,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四是生态村镇创建工程。要大力推广农村沼气、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秆有机肥和畜禽生态养殖,综合利用农业废物资源和农村生活垃圾,形成“加、沼、种”循环模式。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游和“农家乐”,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五是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从企业、园区、城市三个层面协调推进,大力实施“2222试点工程”,即在全县选择培育20个循环型试点企业,20个循环型试点村庄,2个循环工业(农业)园区,2个循环型和资源节约型试点乡镇,以节水、节能和绿色消费为重点,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