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谭显根 朱荣纬 柯贤喜 马代青) "美丽中国"这个新词,一个多月来,让全国人民津津乐道,其内涵也是耳熟能详。地处秦岭腹地的镇安县,已悄然踏上了保护青山绿水、构建生态文明大县的循环发展之路。
笔者从镇安环保部门获悉,今年1-11月,该县城区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二级的天数达323天,干佑河镇安段2个监测断面出境水质全部符合功能区标准,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城市功能区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全部达到国家标准……这一切都是该县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强化节能减排带来的可喜变化。
把环保新理念落实到千家万户
县委书记张盈安说:镇安既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区域,又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涵养地。从某种意义上说,环保和生态建设就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考验。
基于此,该县以区域式"大统筹"、立体式"大环保"、持续式"大生态"的环保新思路、新理念,强力推进全县环境保护工作。
而要把这些新理念变成全县人民的实践,首先是"入脑"的问题。
在强化环保知识宣传,营造全民参与环保氛围上,该县紧紧抓住"节能减排宣传年活动"的契机,在县广播电视台开办了《环境警钟》专题节目,与镇安二中、久盛公司联合创办了《极光》环保类杂志,他们还定期组织县城机关干部和社区群众走上街头、深入河道、清理白色垃圾,在全县累计举办了8期环保咨询活动,开办了6期环保法律法规培训班,直接受教育干部群众3万多人。立体的宣传教育,让环保的理念已经深入到了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从县委政府大院大乡镇机关、学校及站所等单位,节能照明灯具已经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在农村,该县正加快推广节能灶、太阳能、户用沼气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建设,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同时,着力解决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生活垃圾、畜禽养殖污染等热点问题。在工业发展上,县上确定了陕西天坤集团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陕西富兴年产1000万双鞋材、水源预制年产加气砼砌块10万立方米生产线、民兴建材年产3000万页尾矿渣制彩色屋面瓦等6个重点清洁能源项目。
该县新建成日处理1万吨污水的重点减排工程项目--镇安县污水处理厂,运行一年来,完成了近100万吨污水的处理任务。许多城区居民感慨地说:"污水处理厂运行后,城周的河流更加清澈了,真正使我们得到了实惠。"
将强化执法贯穿于环保始终
"我们群众的生活,不光要有好房子,更要有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水源、优美的环境,最终实现生态文明,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县长璩泽涛如是说。
"搞好环保工作,不仅要有可行的制度,更要有实实在在的执行,才能抓出环保工作的效果。"县环保局局长解振顺深有感触的说。
该县在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强化执法措施过程中,摸索出了人大联合视察、新闻媒体定期曝光、相关职能单位不定期明察暗访的执法新措施,通过联合执法、专项整治、长效监管,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和新闻媒体的监督职能以及相关执法单位依法执法职能,保证了环保工作的效果。
据悉,该县今年环保专项行动累计行政执法748人次,涉及企事业单位174家次,责令限期改正和改正环境违法行为9起,下发环境监察意见书18份,立案处罚5家,有效遏制了非法生产和违法排污行为。
他们还对污染严重、超标排污、治理无望的企业依法予以关闭,由县环保局联合公安、国土、安监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和现场查处,依法关闭了大坪红旗砖厂、岩屋砖厂、张家坪砖厂和镇安县嘉豪铅锌矿业公司。对擅自夜间施工并噪声扰民的建筑工地,依法责令其"规范排污申报,限时限量作业",并在县电视台实施公开曝光1家,在全县建筑行业首次实施行政处罚2家。对涉及重金属的铅锌采选企业,尾矿及精粉处置达不到"三防"要求的,责令其"采取防渗漏、防流失、防扬散治理措施",同时加大废水治理力度,全面实现达标排放和循环利用。
用长效环保机制引领经济跨越发展
"与制度结合的自由才是唯一的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监管才是有效的监管"。该县建立的以目标责任考核为环保工作导航、用好企业审批环评、坚持"五不放过"的做法就十分引人瞩目。
为了真正把环保工作抓出实效,该县坚持把目标责任考核作为加快环保工作发展、实现"生态立县"重要措施,明确实行环保实绩考核制和"一票否决"制,明确了环保工作的责任,提高了干部群众重视环保工作的程度。
云盖寺镇党委书记蒋维杰说:"县上将环保工作列入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为各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减排无形中增加了动力"。
三年来,该县对2个镇实行了环保"一票否决",起到了有效的鞭策作用。
用好"环保第一审批权"是该县加强环保工作的又一有效举措,通过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分类管理、分级审批,以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进步要求为准则,优先考虑绿色无污染循环经济,从源头上把好了企业环保准入关。同时坚持 "五不放过",即对群众举报投诉的不法排污企业不查清不放过,对联合查出问题的企业不整改不放过,违法情节严重的没有彻底查清的不放过,责任追究没有完全到位的不放过,限期整改措施没有落实的不放过。
在这些长效考核制度的催生下,在镇安东部最偏远的关坪河乡五福村,一条"发展甘蔗→甘蔗酿酒→酒糟养牛→牛粪栽菇→牛粪排泄物养鱼"的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新路子,正成为全县村级经济新亮点。
绿水青山美镇安。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在镇安城乡已悄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