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去年年中发布报告称,无论是人均GDP还是劳动生产率,北京都落后一大截。北京人均GDP是东京的1/17、纽约的1/8和伦敦的1/7。
“一、二、三产是很粗的划分方式,第三产业里包含很细的结构分析,第三产业可能是高知识、高科技的,也可能是低智力,低效率的。”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说。
刘煜辉也指出,一、二、三产的划分方式不能敏感对应价值链的高低,第三产业中包含的行业种类非常广,不仅有消费领域,还有生产和流通领域。第三产业不同行业的附加值差异非常显著。
“纽约是全球金融中心,金融业是第三产业中附加值最高的行业之一”。刘煜辉说。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的第三产业为1.06万亿元,其中金融业1864亿元,而批发零售业高于金融业为1889亿元,其他服务业4813亿元,房地产业为1006亿元。
赵弘认为,北京与国际大都市的差距在于附加值高的高端产业发展不充分,产业盈利能力不强。
“纽约在全球配置资源,北京的差距还是很大的,这种差距体现在产业的结构水平、高端产业的比重,产业的增值和盈利能力等方方面面。”赵弘说。
产业附加值仍需提高
数据显示,在纽约、伦敦、东京,过半从业人员集中在高科技、金融和文化创意产业,北京的此项数字只有17%左右。
北京市人力资源研究中心报告显示,当今世界城市的典型产业特征是高科技产业、金融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特别突出。纽约、伦敦、东京都有50%-55%的从业人员集中在这3个产业中,北京的此项数字只有17%左右。
按世界银行标准计算,北京已处于中上等国家水平,在现有人均GDP较高的情况下,经济发展速度、经济结构都将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会出现放缓的趋势。但8.1%仍属于比较快的增长速度。
“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人均GDP还是会增长,但增速会有所减缓。”赵弘说,目前北京三产的比例相对合理,但需要优化内部结构,提高内部结构的质量。结构内部升级和产业全面升级需要一个时期。
刘煜辉表示,人均GDP要有显著层次的提高,需要整个经济和产业处于价值链的高端,要求产业的附加值很高,这样才能在整个价值链中的分红中占据更大的份额。而目前北京与纽约、伦敦等国际大都市相比还处于低水平。
“人均GDP要得到较高提升,还需制度层面的支持。”刘煜辉说,国家的法律架构,商业环境和人才结构等方面的改善会促使产业走上更高端的台阶,这个更多的是国家制度层面的东西,属于软实力。
伦敦的软实力佐证了刘煜辉的看法,2011年度“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显示稳定的政治环境、独立的司法体系、透明的监管机制和吸引人才入驻的体制是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看家本领。
投资过多消费过少
专家认为,北京大量财富的增长体现在非居民福利方面,老百姓实际收入和福利少,人均GDP很高,但百姓的实际感受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