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质疑从“价格”扩展到了“商家信誉”
“我认为这场价格战根本没打响,更像一场‘录音战争’。人都没出场,只把录音拿出来打得热闹。”今天上午,家电行业观察家、帕勒咨询董事罗清启表达了他对这场“电商价格战”的反思。
同样感觉“战争没打响”的还有许多网友“跟平常促销一样,没看头,还有那么多缺货。”同时,消费者的质疑声从“商品价格”扩展到了“商家信誉”的层面。
消费者关了电脑回卖场
消费者顾女士新近装修,家中“四大件”还都缺位。听到“价格战”的风声,顾女士一开始很兴奋。15日一早,她就像炒股票一样紧盯着屏幕,试图从三家电商里辨别出“物美价廉”的商品。4个小时后,她眼睛花了,心里也没了主意。“能比的太少,而且价钱怎么这么让人晕。”顾女士看上的两款电视和冰箱都出现了“涨价再降”的现象,一款洗衣机始终显示“无货”。
“我还是去实体店看看吧,至少家电的外观可以体验看看,有货没货、何时安装也能弄清楚。”第二天,当顾女士在报纸上看到苏宁、国美的实体店加入“价格战”之后,立刻就把电脑关了。
刘强东得了个“金喷壶”奖
原本声称要发动一场“史上最惨烈价格战”,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却被网友发了个“金喷壶”奖:“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
在刘强东的微博上,几乎每一条下面的评论都以顾客抱怨为主:“东哥你能不能先把缺货补上”、“你们的返券为什么不能用”、“我看上的商品为什么还涨价了”……一位网友称,“你们可以说价格战是‘永远打下去’,但别忘了消费者不会‘永远傻下去’。”
很多人把这场价格战与“商家信誉”联系到了一起。“一些电商的做法,让消费者投了不信任票。”家电行业观察家罗清启表示,网民早就摆脱了“信息不对称”的阶段。“无货、卖断货还有先涨价再降价,这些做法都在树立着商家负面的‘价格形象’。”
明码实价还是随时砍价
虽然乱战扑朔迷离,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家电实体卖场的价格体系乱了套。北京的苏宁、国美门店里,都设立了比价区或者专门的比价设备,就是为了“线上线下同品同价”。这当然可以将一些已经逐渐习惯网购的消费者“拉回”实体店,但也引发了质疑:好容易实现了“明码实价”的家电企业,这不是又要回到“砍价时代”了吗?
记者在多家卖场看到,很多产品的“直降”标签明显是新贴上的。促销员说“降完之后我们保证比其他商家便宜”,还有很多消费者现场与网络商城进行比价,并且获得了相应的折扣。对于那些没有比价和砍价的消费者来说,这样是否公平呢?
北京国美和苏宁都表示,消费者如果买回产品之后发现了更低的成交价格,可以要求商家补回差价。但开放的价格系统可能会导致价格的不透明:“能优惠多少如果取决于消费者的议价能力,那就有失公平了。”(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