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合作社的日益壮大,当地农民也真正尝到了“合作”带来的甜头。家住该镇西街村三组的张引娃大娘今年已经69岁了,她是合作社雇来的长期工人,七八年来,基本上每天都在合作社的厂房里上班,也是里面技术最为熟练的社员,她每个月能从合作社领取工资1200块钱。除此之外,家里干农活的儿子、儿媳闲暇时间也都在编草编,然后将编制好的产品又卖到合作社,一个月也有千把元的收入。张引娃告诉记者,今年她家卖玉米皮和麦秸秆的收入也有1000多元。而以前,这些麦秸秆只是被用来垫猪圈或是焚烧了。
今年36岁的要小惠在合作社上班三年了,以前她和丈夫在外面打工,孩子有父母带着,很辛苦。她告诉记者,在外面打工除掉开销之外,一年也就能挣个1万多元钱,而在合作社上班一年收入也有1万多元,而且离家近,可以将草编材料拿回家,边照顾孩子边编,还能照顾老人。
为了使社员不耽误农活,“巧手”合作社制定的务工政策也很灵活,农忙时节按件计算,社员可以将材料拿回家,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在家看电视的时候编,然后将编制好的产品拿到合作社,按件给社员付报酬。农闲时间,社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到合作社上整天班,也可以按件领取报酬。在屈军侠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草编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为西安一家玻璃厂进行草编包装
精益求精 产品远销国内外
在合作社成立之初,除了固定的一两个客户之外,产品也仅有四五个,严重制约了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屈军侠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提升产品质量和更新产品样式。
为了保证草编产品的质量,屈军侠将收购的回来的原材料进行认真分拣,将玉米最外面的皮和最里面的皮全部挑拣出来,因为外面的皮颜色不好,还硬,里面的皮又太嫩,编的时候易断。而麦秸秆必须选除一些发霉的,或是粗细不一的,否则编制的产品看着疙疙瘩瘩,不美观。因此,经过“巧手”编织成的产品看起来十分精致,外表白润光滑又自然,而且耐用。
质量提升了,如何创新产品样式是屈军侠最为头疼的事,她不断地试验,不断地摸索。往往一件产品从最初的构想到最后成品,需要经历几十次甚至几百次的失败,直到产品看起来大小合适,色泽光滑明亮为止。经过屈军侠不断的努力,草编品种由最初的四五个,慢慢发展成为现在的50多种,月销量达到5000多件。这些产品主要销往河南、天津、西安等地,有相当一部分产品经过外贸公司转销海外。
在“巧手”草编合作社的展厅里,中间一个长桌子上摆着三四十个精美的玻璃瓶,这些瓶子下面都被形形色色的草编拖着,显得格外精致。屈军侠告诉记者,这是不久前西安的一个玻璃厂发过来的样品,要他们给这些瓶子加上草编装饰,然后销往国外。虽然样品瓶子仅有三四十个,但是每个大小不一,形状也不一样,要设计不一样的托底着实让屈军侠费了一番劲,她和社员不停地拿着瓶子做实验,要么样式不理想,要不大小不对称,套在瓶子上感觉不美观,每个瓶子都是经历了很多次的“收放”摸索,最终将包装好的样品发给厂家,他们十分满意,决定正式签约。
今年9月份,在西安举行的首届“西部跨采会”上,屈军侠拿出的原本是参展的草编工艺品,却被抢购一空。不少国外客商对此十分感兴趣,有采购意向。其中,一位加拿大客商随后就联系到了合作社,希望能够与其长期合作,目前业务正在洽谈当中。
跨采会上,副市长黄思光对“巧手”草编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现场指导,帮屈军侠出谋划策,就合作社如何发展壮大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这次参展,屈军侠看到自己的产品这么受青睐,也让她更有了信心,暗暗下定决心,回家以后要继续扩大规模,做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商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