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记者 肖 云)5月的干佑河水,澄明碧透,沿岸青山如黛。在这如诗如画的风景中,成群的鸭子结队畅游,为景区添色不少。
这群鸭子的主人名叫叶正印,是柞水县石瓮镇马蹄湾村村民,12年前开始养鸭,鸭子的数量也由最初的30只发展至现在的1600只。“早上9点半赶下河,下午7点它们自己回来,一天就喂一次食。”叶正印说,干佑河两岸丰富多样的植物就是鸭子们最好的天然食材,这样绿色的养殖特别受到外地游客的欢迎。“鸭子在河里游,来往的人都会看到,不用我打广告,就有人上门来买。”
叶正印的鸭场是柞水县养鸭规模最大的,当别人都在养猪、养鸡时,他经过多次考察,决定养鸭,这让叶正印渡过了经济困窘的时期,也让他走上了一条让村民们羡慕的致富之路。眼看日子越过越好,叶正印却因为生意太好开始犯愁,“几乎每天都有人上门来买鸭子、鸭蛋,甚至有西安的人专门过来买,基本上是供不应求。”叶正印说,虽然他养的鸭子不少,但产蛋率不高,很多来买鸭蛋的人都是空手而归。面对顾客的失望,叶正印想方设法提高产量,“想提高产蛋率,有两个办法,一是创新技术,二是扩大规模。”经过网上学习和反复实验,2010年,叶正印自制了一台孵化机,通过科学控制温度、湿度、时间,大大提高了孵化成活率,但是鸭蛋的产量还是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石瓮镇自然环境好,有水有草,养殖水禽的条件非常好。”叶正印说,下一步要在创新小型孵化机和绿色养殖的方面下功夫,通过自己的带动,让乡亲们都参与养鸭,在全村形成养鸭产业,同时带动发展旅游业。面对眼前规模小、产蛋少的窘境,叶正印对记者说“希望政府在技术和资金上给我们农村养殖户更多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