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菊在自家阳台上刺绣
商洛日报讯(文/图 见习记者 陈琛 董楠)移民小区刺绣热
在山阳县法官镇姚湾村移民小区内,一户收拾得井然有序的家中,宽敞明亮的阳台上,一位大姐正在仔细地绣着一幅名为“梅开五福”的十字绣,针线在大姐手中飞快的穿梭,绣布上慢慢地绽放一朵朵鲜红的梅花。这位大姐名叫杨修菊,她告诉我们,面前这幅370cm×170cm的挂画,10多天就可以绣完,装裱好的成品可以卖到400到500元。
杨修菊家里挂满了大大小小的丝带绣、十字绣挂画、十字绣钟表等作品。“这些都是闲暇时间绣的,这个40cm×60cm的丝带绣,一天就能绣好,它不仅色泽艳丽,而且立体感强。”杨大姐跟我们介绍她的作品。杨大姐说:“以前,在法官村街道租房子住,2013年冬天,我们搬进了移民小区,娃他爸去西安打工了,我就在家照顾上学的孩子,以前闲着没事干的时候,就几个人凑一桌子麻将,自从镇上出台针织刺绣致富政策以后,我们小区大部分人都积极参加了培训,闲暇的时间就坐下来绣十字绣,成品会被统一收购回去,也不用担心销路问题。这的确是个好政策,没有多少成本,稳能赚钱。”在这个小区内,还有很多像杨大姐一样进行针织刺绣加工的妇女。她们加工各种手工艺品,从针钩婴儿鞋子、毛衣,到大人的鞋垫、挂件,十字绣抱枕、挂饰、丝带绣、钻石绣,各种让人新奇的手工玩意,在这里都能见到。
扶贫雨露结硕果
2013年6月,法官镇姚湾村建成了这个能容纳232户搬迁户的移民小区,医疗、卫生、服务等配套设施基本到位,已经有128户入住。
“当时大家都入住了以后,我们发现一个普遍的问题,男人外出打工,妇女在家照顾孩子和老人,闲下来的时候,不是聚在一起说闲话,就是打麻将,风气很不好。”法官镇书记申国华如是说,“我们觉得这样很不好,于是想法改变这种风气,使大家足不出户就能赚钱,实现赚钱顾家两不误。”为此,镇上决定实施移民搬迁与扶贫雨露相结合的政策,邀请新潮学院为妇女教十字绣、鞋垫、毛衣、红肚兜等手工艺技巧。同时决定成立合作社,将手工艺品成品统一收购装裱,代卖,实行实体店和网店同时代卖、旅游旺季在旅游景点展示销售的方式来解决滞销问题、规避风险。
“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培训,老师手把手教,并免费发放实习材料,镇政府为每人每天补贴10元钱。在培训结束的时候,通过一系列考核办法,颁发结业证书,成品达到标准我们才会收购。”法官庙村扶贫主任陈文斌跟记者说,“大家都很积极,每次上课的出勤率都会达到95%以上。”移民搬迁与扶贫雨露相结合的政策,很好地解决了移民搬迁户“搬的出、稳的住、能致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