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记者 马泽平 通讯员 李正杰 朱恢军)三间低矮的石板房里,两个老式的柜子孤零零靠在堂屋的一角;屋内除了灯泡以外,一台14英寸的手调彩色电视机是的唯一电器;高低不平的地面很干净,看得出这屋里住的是勤快人。这是近日记者一行在柞水县瓦房口阳坡村见到的一个普通的贫困家庭。但是就这样的家庭,也从不缺少温馨和幸福,而创造温馨环境的屋主人刘传芳正是村民口中的好媳妇。
久病床前有孝媳
看到刘传芳的时候,她正和嫂子扶着婆婆在锻炼。今年87岁的老人樊秀清已经卧病在床8年了。说起婆婆卧病,刘传芳历历在目。2004年,刘传芳丈夫在山西矿山事故中去世,婆婆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巨大悲痛后精神一直不好。2006年,婆婆在出大门准备到道场的时候一不留神踩空了,一下子摔倒在道场上,从此就落下了半身不遂,右脚不能弯曲。
丈夫不幸离去,婆婆又重病在身,家里的重担一下子全落在了刘传芳的肩上。在婆婆生病的8年里,刘传芳每天为婆婆喂饭、洗衣、翻身捶背、洗漱、洗脚、通便。每天都重复着这些繁琐而又累又脏的护理步骤。家里条件差,每当做一顿好饭时,刘传芳总会先给婆婆吃,然后才是孩子,最后才想到自己。为了更好地照顾婆婆,刘传芳干脆就在婆婆的病床前支了一张小床,既能随时照顾老人,又能和老人说说话,为老人排除寂寞。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刘传芳八年如一日,照顾自己的婆婆。
群众眼里的好媳妇
“在这八年里,樊秀清没有生过疮,这全靠刘传芳这个好媳妇照顾得好!”阳坡村村支书张兴怀说,在这个不幸的家庭里,刘传芳既当娘又当爹,既要主外又要主内,担负起了照顾婆婆和供养两个儿子上学的重任,全家的生活靠她一人务农、打零工和政府补贴来维持,太不容易了。面对困难的家境,亲朋好友多次劝说让刘传芳改嫁,但她坚决地说:“没事的,熬一熬就过去了,无论如何,我也要把婆婆养老送终,把两个孩子养大成人,这个家不能没有我。”刘传芳介绍,每到晚上想起丈夫是为了这个家才出事,想想丈夫往日对她的好,她常以泪洗面,更不忍心离开婆婆,也打消了重组家庭的念头。
为了使两个孩子能和别的孩子受到同等的教育,她白日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尽量多种地,多喂猪,多打零工,来维持一家人的日常开销。在孩子放寒暑假的时候,有人照顾婆婆,她便外出打零工,为孩子挣学费。
邻居看到这个情况也是尽力帮助刘传芳,有吃的给一点,遇到农忙时候帮忙干活。邻居总是念叨一句话:“芳娃子是个苦命的娃,对婆婆好,帮这样的人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