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张政明)我们这一代共和国同龄人的少儿时期,从出生到上中学前的十几年,正好是新中国建设的初始阶段,百废待兴,物质匮乏,因此,我们少儿时的玩具,就不能和生活在现代电子时代的少年儿童五花八门的时髦、智能玩具相媲美了,是要寒酸、简陋得多,怕是要让我们孙儿辈的时代宠儿所不屑一顾的。
但我们年少时的童心稚趣照样生机盎然,不因物质生活匮乏困顿而锐减,手头身边的几乎任何东西,都能变废为宝,成为我们童趣盎然的好玩具。大致列数一下,就有糖纸、烟盒、火柴棍、棒冰棒头、橄榄核,等等,各有各的玩法,也各有各的乐趣。玩伴中更有心灵手巧的,竟能将糖纸或烟盒折叠出火车、汽车,甚至手枪、飞机和大炮;将火柴棍或棒冰棒头扎成小巧玲珑的鸟笼之类的东西,甚是讨人喜欢。
当然,稍稍高档一点儿的玩具也是有的,但一年只有一次机会,那就是新年春节的时候,用长辈分发的压岁钱去到烟纸店或街头临时搭起的摊头去买各类脸谱面具,或是棍棒刀枪。孙悟空的猴王面具和他的金箍棒,以及关公的彤红面具和他的威武大刀最受我的少儿玩伴的欢迎。再高档一点的玩具,例如大炮仗和烟火之类的玩具,我们那点儿可怜的压岁钱一般是买不起的,得掏大人们的慷慨大方者的腰包才能买来,燃放时的欢乐气氛倒是可供大家伙儿免费享用的了。当然,零散的小炮仗和荧火棒,我们还是买得起的,且乐意买来自己鸣放。
记忆中,在所有少儿玩具中,有两样我是比较精熟的。一样是陀螺,上海方言谷称“贱骨头”,玩陀螺,就是抽“贱骨头”,上半部分胖大,下半部分尖细,旋转起来,像个肥胖的小姑娘在翩翩起舞,比赛规则,就是不停地用手里的小绳鞭抽打陀螺,最终看谁的陀螺旋转的时间更长久,就是赢家。我一般都能胜出,但更绝的,我还能不用绳鞭抽,仅用右腿外脚背贴地切踢陀螺,就能使它旋转起来,且能用脚背使它保持旋转。再一样就是踩高跷。我们自制的高跷,一般都是长柄高跷,长处抵到胳肢窝,行走起来,要靠手臂用力才能保持平衡。我不只能双腿行走如履平地,且能单腿跳跃,维持数分钟之久。另外,我还特制了一种短柄小高跷,长度仅至膝盖,用绳子捆绑在小腿上,完全脱手跑步,足可跑一二百米之远。
我们少儿时的玩具虽简陋、寒酸,但带给我们不少童年快乐的回忆,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