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见习记者 谢 非 记者 左 京)夏日走进洛南县城关镇八里村,田里的玉米苗长得正是青葱可爱。位于八里中学坡脚下的一片平整开阔的土地上,一排蔬菜大棚在周围庄稼的映衬下蔚为壮观,几个菜农正在大棚外忙碌地劳作。据他们介绍,2012年,村干部认真考察了外地大棚种植的经验后,在村里开始推广大棚菜种植。经过两年时间的发展,建起的11个大棚已全部实现盈利,6户承包蔬菜大棚村民直接受益。
31岁的赵玉芳家承包了4个大棚,主要种植西红柿、黄瓜、乳瓜这些产量大的蔬菜,在两个大棚中间的空地则种上了西葫芦。赵玉芳和丈夫杨涛以前在厦门的工厂打工,后来随着孩子的长大和父母的年老,家里需要小两口照顾。于是夫妻两人在听说村里建起大棚后,当机立断承包了4个大棚。“大棚菜从每年的5月初就可以开始收摘,能一直收到霜降前后。这个期间要种两回苗,比普通种植的蔬菜收的早,收的多。”赵玉芳说,“2013年年收入达到了10万元,比外出打工划算多了。”
赵玉芳告诉记者,当前这个季节她的蔬菜大棚每天西红柿和黄瓜的产量能达到700斤左右,大部分被来自西安、渭南的商贩收购。如果没商贩来收购,他们就把蔬菜运到县城卖给批发商或超市。“除了批发,我们还零售。附近的村民平时买菜就会到我们这里来买。一来是方便,二来现买现摘,新鲜又便宜。”
杨涛说,他们的蔬菜大棚经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营大棚的第一年,由于没有经验,育苗、搭架都晚了些,没能卖到好价钱。“当时有的人看种了一茬菜连本都没有收回来,就打退堂鼓了。我也犹豫过要不要继续干,想了想刚开始干嘛,赔些也是正常的,吸取教训好好干就是了。”杨涛说:“我买了大棚蔬菜种植这方面的书,学习如何种植。加上农技站技术员多指导,遇到病虫害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随叫随到。如今,搞大棚菜很放心。”
现在小两口一年中能闲下来的时间大概只有一个月。“冬天闲暇时间,要培育来年的蔬菜苗,自己育种苗既节省成本又放心,在栽种时选择上等苗子,保证大棚里的每一苗都能结果。”赵玉芳笑着说,“我们现在的规划是把现有的大棚经营好,4个大棚我们两口子有些忙不过来,还雇了两个人来帮忙。”
“我们八里村已经成立了‘八里蔬菜农业合作社’,现在这几户村民收入都不错,我们考虑如果还有村民有种植大棚菜的意愿,再协助新建大棚,让更多的村民致富。”村长程安记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