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庞 媛)记得前几天正值盛夏酷暑,与单位同志去商州区杨峪河镇民主村随机回访一项科普工作,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工作,而是精神。
当时去了一户村干部家里,大概早上10点左右,高温已经来袭,另一名村干部恰巧串门至此,端了一碗糊汤饭,边吃边聊,他们说,这几天村子正遭遇近20年来大旱,唯一的水源干枯了,这几天井里没水了,吃水都成困难,要到地势相对平坦的1公里的外村去挑水,就近吃的是一个地窖里的积水,担回家用生石灰沉淀几天才能吃,用过的水都攒着没舍得倒掉,洗个手、浇个菜都能用,客人到村子里,宁可给个馍吃,也舍不得给杯水喝。
当我们问起今年的庄稼怎么样,他说庄稼就更不用说了,没有啥水源灌溉,当下人都顾不了了,庄稼只能靠天照应,玉米恐怕要干死在地里了。一亩地光种子、化肥,算上人工,差不多就投入了近千元。
我震撼了,平日里打开水龙头就哗哗流水,似乎用之不竭,可曾想这里的水竟如此珍贵!我有些奇怪,投入这么大,有时候就绝收了,为什么还要种呢,干脆不种不管算了。那位年近半百、面色黑红的村干部说:种下了就有希望收获,不种就没有一点希望了,假如你没有种,当年风水好,你没有收成,自己就后悔了,宁可叫天悔人,不叫人自悔!
进村时没大注意,临走时,我留心看,的确路边的玉米已经抽稍,有的已经挂上了红缨,它们一排排、一片片伫立在不大平坦的田野里,头顶骄阳,随着滚滚热浪轻扭着腰肢,漫山遍野都是它们时隐时现的身影。还有一片片退耕还林统一规划种植的矮化核桃,受诸多天气因素影响今年虽然不是特别繁茂,但绿油油圆嘟嘟的果子已挂在枝头预示着收获。
沿着有些坡度的山路缓缓而下,车辆最终奔驰在杨峪河镇平坦的公路上,回头再张望刚才那个民主村,已经看不见了,抬头望见高处远处一座座起伏的山坡,红褐色的坡体像是村里人饱受风吹日晒黑红色的皮肤,星星点点的绿色为他们装点生活,注入希望,倘若不入其中,不曾想象沟沟壑壑里竟然隐藏着偌大一个村子,村里生活着许许多多勤劳朴实的商州儿女,他们不埋怨、不抱怨,有走出去的,有留守的,还有走出去又回来的,他们坚信:种下希望就会收获,哪怕是老天弄人白白劳作,也不要让人们从播种开始就没有了希望的寄托。
回到繁华嘈杂的街市,我沉默了。今年陕西的干旱历史罕见,商洛旱情也前所未有,政府全力支持抗旱工作,做出了很多努力。勤劳朴实的商洛劳动人民,他们就是大山的守护神,没有埋怨生于斯长于斯还要遭受满满的希望种下有时候却要颗粒无归的命运,他们这种热爱生活、勇于付出、坚韧执着、不轻言放弃心中希望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