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汤凤琴)我的家乡在商南县的一个小山村——龙窝村,幼年家乡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她秋天的美景。
那时家乡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的河水像一条衣带,环绕在村庄周围。母亲常常在河边为我们洗衣裳,我们守候在母亲的身旁,时而到小桥上看水中漂流的红叶,时而看蓝天上南飞的大雁,时而在挂满了灯笼的柿子树旁掬一把黄花。后来我长大了,考了学,参加了工作,成了家,离开了生我养我的龙窝村。二十多年来,我对家乡的思念却一刻都没有减弱,虽然我也“常回家看看”,可是在硕果累累的秋天,却很少回来。
金秋十月,因工作之便,我踏上了回乡的路,一睹久违了的家乡秋景。然而,此次让我震撼的不是秋景,而是家乡的巨变。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龙窝人,我深切的感受到龙窝村的变化之巨大,几年前,凹凸的泥巴路,矮旧的土房子,现如今就像施了魔法般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特别是村支部由原来简陋低矮的旧土房变成了六间两层的小洋楼。洋楼前面是一个被绿化的大广场,广场上有凉亭,有健身器材,村民们踏着音乐欢快的舞动。看到这情景,我心里涌动着自豪和喜悦,带着这种心情,我来到五组村民陈大哥家,和他们一家拉起了家常,在闲聊中,陈大哥笑嘻嘻的抢着对我说:“我们家现在的日子可好过了,我平时出门挣钱,你嫂子在家开门市部,你看后面就是我盖的新楼房,已经装修,准备给儿子结婚住呢!”正说着,从房间走出一位老太太,老太太激动地对我说:“孩子,我活到九十多岁了,皇粮国税自古到今都是要交的,可现在,我们不但不交了,国家还给我们发高龄补贴、养老金、困难补助、粮食补贴、良种补贴,一年的零花钱都够了;有病了,国家还给补助医疗费,去年七月份,我不慎把腿摔断了,住院治疗花去了五千多元,农合疗就给我报销了三千多元,剩余部分民政部门全给补助了,自己没花一分钱;现在的孩子上学也不交学费,家家户户还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这是我做梦也没想到的啊,党的政策可真是好哇!”
听到这里,我也禁不住跟着老人家激动了起来。多年的基层工作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他们对党和国家的那份感恩之情。随后,我又走村串户给广大村民宣传惠农补贴一卡通:绿色通道,从农户基础信息的采集到惠农资金的最后发放,整个操作系统流程规范、透明。惠农补贴资金的管理和发放工作都实行公正公开,环节减少,手续简化,实现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基本要求。
时间不知不觉的过去了,临走时,看到村民们那充满期望和信任的眼神,我一身的困倦似乎全都消失了。一路走一路回头,看着天上飘浮的白云,今天家乡的美景更让我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