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舒添宇)二十多年前,我从师范毕业分配到母校。初入职场,印象最深的事情是刻钢板印试卷资料。依那时候的条件,这是一个乡村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每到期中期末考试,试卷由科任教师自己制好完成。初开始根本不知道怎样搞,摸着石头过河,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慢慢地交足了学费,应该能够出师了。在后来的新教师面前,心里颇有些成就感:先过刻蜡版这道关吧。心里虽然这样想,我还是主动手把手教会了他们。
先说蜡纸,是一种表面涂有蜡油的刻印纸,柔软而有韧性,比较娇嫩,容易打皱,一打皱就会在白纸上留下不规则的黑色线条,跟正文混在一起,影响识读。刻写时,手劲轻了,印出来字迹轻淡,影响阅读理解。手劲太重,容易划破蜡纸,整张就可能宣告报废。有时候,一大张试卷即将刻好竣工,会因为蜡纸被刻烂前功尽弃,徒唤奈何。正确的做法是,必须平心静气,不温不火,怀着宗教一样的敬畏之心,把干净平整的蜡纸当成一方舞台,尽情展示自己的才情。随着铁笔的挥舞,勾画了了,玲珑剔透,一朵朵小小的字花绽放开来。
夜深人静的时候,借着灯光,大多数老师干着同样的事:赶制试卷。考试在即,为了保密,避免被打扰,晚上刻钢板最好。夜静,人心也静。放平钢板,轻轻铺开蜡纸,开始了特殊的耕耘。一行行清秀的字像细细的浪花,也像莲花开在如水般平静的心田。吱吱!吱吱!唧唧!唧唧!隔着蜡纸,铁笔和钢板默契配合完成了弦乐的演奏,节奏分明,时而急切,时而徐缓,像轻灵的小夜曲。手上的铁笔仿佛有了灵性,像善舞者把美丽和潇洒尽情舒展。夜变得不再单调,我的心也随之轻灵起来。有时候,也会有无来由的晦暗心情袭来,怎么也难以调整到位,勉强下手,不是用劲轻了字迹模糊就是力度重了划破蜡纸,时轻时重,内心也疙疙瘩瘩,只好停下来。否则,到油印的时候,印出来的墨色浓淡不一,有的轻描淡写,看不清字迹,有的字粗墨重太过刺眼。最好的效果是整体上字迹轻重均匀,字距行距不可太紧也不能太稀。一手漂亮潇洒的硬笔书法,辅以字的大小、纵横排列恰到好处,印出来那就是艺术品。
用铁笔刻钢板其实很辛苦,刻完一套试卷,单是笔杆与中指接触处会留下明显的茧子,手腕处酸疼麻木,手臂僵硬屈伸难以自如。刻好一张8开大小文字多而密的蜡纸,写字快的需要个把小时,慢的远远超过一个小时。油印环节并不省事,右手推着滚筒,左手随即揭起来,周而复始,一推一揭,全身心投入,稍有分心,不是推重了就是推轻了。用力重了弄皱蜡纸,形成纵横长短不一的墨色图案,慢慢地,皱褶处彻底破裂开,往往没印够数量就报废了,需要重新刻板。轻了,加上刻板时轻重不一,有的地方无法辨认,影响学生答题效果。特别是初学印卷子,不小心把刻好的蜡纸装反了,油墨已经调均了,刚一试印,发现字是反的,糟了!蜡纸装颠倒了,有经验的老师帮忙小心翼翼地取下来,顺装上,用印过的废纸一遍遍的“过版”擦油墨,等到油墨擦拭得差不多,不影响正文了,故障就算排除了,开印。我记得曾经装反了好几次,最开始急得手忙脚乱的,跑去请教大师傅。“没弄过,印多了就熟练了!我们开始也都是这样的,不要急。”总记得那位热心的老教师始终都是耐心温和地说。
带毕业班的时候,不像现在,资料来源渠道多,各种版本的复习资料、模拟试卷满天飞,学生大多不差钱。那时候,复习资料全靠科任教师手工刻印,一个老师手上拥有一套钢板铁笔当宝贝似的。山里的孩子淳朴勤奋,梦想着通过求学翻越大山沟,到广阔的天地领略人生美景,实现自身价值。一届毕业班下来,学生手上的油印资料码起来有厚厚的一大摞,这些都是各科老师们呕心沥血的结晶,像语文教师有的要刻印十几万字的习题资料。凭着这些给力的复习资料,桃李花开,园丁绽笑,一些有志者踏上了寻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