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财富生活

元宵节的灯联

元宵节的灯联

2015-03-05 10:05:05

  程毅飞
  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悦中,不觉元宵节就来到了。元宵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正月十五被称为“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在正月十五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尽情热闹一番,所以,元宵节又称为灯节。
  在我国浩瀚的联海中,有不少嵌有“灯”字的对联,元宵节观灯彩、赏灯联,别有一番情趣。
  相传,宋代有个姓马的员外,家住马家镇,马员外有一位女儿,人长得貌若天仙,正在闺中待嫁。马员外想为女儿选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婿,于是决定出联择婿。一年元宵节,镇上闹元宵、走马灯十分热闹,马员外便借机出一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挂在最热闹的地方,想让过路的年轻才子接对下联。此时,有一秀才刚好赶考路过马家镇,见到上联,便稍思片刻,脱口吟道:“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下联对得工巧贴切,妙趣天成,马员外赞叹不已,不久便择吉日将女儿嫁给了这位秀才。
  有一年元宵节,明成祖朱棣与众臣在奉天门外观灯,见满城灯月交辉,火树银花,一派热闹景象,便来了兴致,即兴吟出上联:“灯明月明,照得大明一统。”吟出上联后,明成祖朱棣一时却对不出下联,正在众臣面面相觑之时,一个姓彭的侍从脱口而出:“君乐民乐,求彼永乐万年。”下联对得工整自然,语意双关,明成祖听后连声称赞。
  清朝桐城派文学代表方苞,年少时才学出众,据说有一年元宵节,他到一家店铺购买灯笼和蜡烛,店主听说是大名鼎鼎的方苞,就出一上联,想见识见识眼前这位才子的文采。没想到,店主的上联:“红灯笼,插红烛,点,红光满地”一出,才思敏捷的方苞就想到了过年放铳时的情景,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下联:“黑铁铳,装黑硝,放,黑气冲天。”下联对得自然妥帖,堪称妙对,店主听罢暗暗称奇。
  清代文人吴太史有一年元宵节陪友宴饮,恰逢此年元宵节天公不作美,晚上阴云盖月,吴太史触景生情吟出上联:“上元不见月,点几盏灯,为乾坤生色。”谁知上联一出,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来。过了良久,街上舞龙灯、耍狮子的锣鼓声大作,吴太史灵感顿发,脱口续了下联:“惊蛰未闻雷,击数声鼓,代天地宣威。”上下联对仗齐整,构思巧妙,话音一落,便获得了满堂彩。
  不只富户人家、文人雅士在元宵节有对灯联的嗜好,就连一般的平常百姓,也毫不逊色。相传,古时有一家中药店,药店掌柜和小伙计在元宵节戏对互娱,掌柜的听到街上鼓声阵阵,脱口吟道:“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听到掌柜的上联,店小二也不甘示弱,看到街上灯笼高悬,便顺口续了下联:“灯笼笼灯,纸壳原来只防风。”话音刚落,两人不禁相视而笑。原来,上下联皆借谐音巧嵌上了中药药名,即“半下”为“半夏”、“纸壳”为“枳壳”,“陈皮”对“枳壳”、“半夏”对“防风”,真可谓独具匠心。
 

  • 相关阅读
  • 回家过年

      (北京)智 敏   最后一次在白沟过年,已经是20多年以前的事情了。考虑到儿子刚刚咿呀学语,陪他不陪他他都还不会有什么感觉,就把家留在了北京只身一人踏上了回家过年的路。   初三晚上从北京出发,在西安没...

    时间:03-05
  • 在外过年 游走沪杭

      刘军峰   第一次过年不在家,有生以来第一次。父母虽多有怨言,但心里一直不停地挂牵我们,直到飞机落地的那一刻。此行五天四夜,大年三十出发飞往上海,年夜饭就是机上的免费晚餐。早上出发前,母亲亲手为我...

    时间:03-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